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84373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读”出语文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出语文味(四川省简阳中学)摘耍: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耍方法,高中语文学习更是离不开“读”。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甜,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落到实处就是要求高中生充分运用朗读法,学会如何通过“读”来感受语文的味道,领悟语言的魅力,?亩?灵活地运用语言。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很多时候文字所蕴含的美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是开启学习语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巧妙地运用朗读法一一多读、熟读、深入读,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高屮语文;明确目标;趣味朗读;联想对比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呢?一、选
2、择恰当的内容进行重点品读《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雨巷》一类篇幅较短、意蕴丰厚的诗词,很显然需要整首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背诵。三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只需要将经典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反复读和感悟就可以了。例如,《记念刘和珍君》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屮爆发,就在沉默屮灭亡。”表现鲁迅先牛的怒不可遏,是全文的精华,也是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这样的段落就必须反复品读,反复体会鲁迅先生对反动派的警告和对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激励、鼓舞、呼唤,最后背诵下来。二、通过老师的范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老师错误的示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3、。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先进行错误示范一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來;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学生听完马上举手指出来错处,然后我连忙追问“该如何正确地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自己纠正,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也记忆深刻。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时使用方言进行朗读,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老师的魅力。在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屮,有一处很经典的演讲,“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文章说:“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乂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
4、他的每一个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显而易见,梁任公在讲这几句的吋候用的是广东话,说明这几句非得要用广东话讲出来才有味道。我在多方求教之下终于学会了这几句如何用广东话读。当我在课堂上用广东话熟练地读出这几句的时候,学生先是目瞪口呆,接着全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相信这节课不仅使梁任公先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会增加我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边城》中有一段翠翠和二老的对话,非常适合用四川话进行朗读。“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狗,狗,你叫
5、人也看人叫课堂上,我先让一男一女用普通话分角色朗读,学生感受不深,接着,我让另外一男一女用四川话进行朗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朗读时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每一次朗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一要体会语言所传达出的美,还要体会所写景物的画面感;揣摩作者如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还耍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很多同学读书的时候没有目标,一旦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容易走神,一根脑神经想着篮球,一根脑神经想着游戏,一根脑神经想着吃饭,如此心猿意马,能读出书中的“黄金屋”吗?所以,朗读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全神贯注,用“心”去感悟语言的意蕴。在读《荆轲刺秦王》屮荆轲离别燕国那
6、段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一个冃标一一体会荆轲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这样,设定好目标,带着问题潜心去读,也很容易投入。合上书一想,也许还能显现当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情形。《记念刘和珍君》里冇这样一句“我没冇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初一看,很疑惑,怎么短短的一句话却用了五个标点符号。带着这个问题结合上文“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仔细品读,不难发现此处鲁迅先生极度悲恸。本来已气得说不出话,却因为意识到自己肩负记录历史的责任感,含悲继续,最后哽咽了,只得断断续续地吐岀这几个字來。三、运用联想对比法进行体会在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时,
7、有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读之,甚妙,像见了此景一般,却难以言传。此时,就可以通过联想来描绘此景了,比如写荷花的“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写桂花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子日中落,天香云外飘”,一联想,再一对比,意境就豁然开朗了。高中阶段,巧妙运用朗读法,能够开启学生智慧之花,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梁衡•三意:文章之章法[J]•当代贵州,2016(30).[2]郑遨•论文学作品语言功能的重要性[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