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

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

ID:55431534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3

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_第1页
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_第2页
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鱼我所欲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编制:何志勇审核:陈波时间:2013-12-25编号:《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学习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知识链接]孟子(约前372—前2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

3、轼等影响很大。3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编制:何志勇审核:陈波时间:2013-12-25编号:[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2、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交流质疑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

4、其中更为美者。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 先从道理上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接着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两种正反事例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4.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3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编制:何志勇审核:陈波

5、时间:2013-12-25编号:   ----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2)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

6、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5、品味语言: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2)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

7、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向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故不为苟得也⑥万钟于我何加焉⑦此之谓失其本心(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②踩踏③从前④停止⑤苟且⑥增加,指带来好处⑦天性,天良)2.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①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

8、加焉③为:今为宫室之美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