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

ID:55360025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1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_第1页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_第2页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_第3页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_第4页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案及说课稿、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及课后反思大同小学周颖2013.3.18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一、听写几组词语  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    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正隐伏着祸患  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二、讲故事  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

2、,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2、师出示:图(1),示范讲故事  3、指一名同学讲  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讲)  4、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

3、,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  (1)自由读,  (2)指名读,再评议  (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  (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  四、明理  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  2、从哪里

4、看出来的?(恍然大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

5、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恍然大悟 《螳螂捕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螳螂捕蝉》是一种嵌套结构的课文,即大故事里还套着一个小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特殊的文

6、本结构给教者带来挑战:两个故事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为此,我深入钻研文本,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考虑起,将本篇课文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螳螂捕蝉”的寓意;第二,吴王从寓言中明白的现实意义;第三,通过吴王前后的态度对比,分析少年的人物形象。如何把握教材,上好这篇课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语文犹如人文宇宙中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教师能在文本背后这个意义世界走得远些,学生就能跟得远些。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学,其设置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它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

7、神的人。因此,我仔细阅读了这篇课文,发现嵌套的两个故事之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交际法则(在当时是君臣之间的交往法则)。吴王乃一国之君,且独断固执,少年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具有谋略意义上的劝说呢?这是一个难点。当我把文章再延伸至现实生活时,不难发现,它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

8、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纵观六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不太高,技能技巧也有待进一步训练。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掌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为什么要正确、流利地朗读?因为读是语文的基础,是理解的根本。课题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