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

ID:5521828

大小: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17

《秋声赋》导学案_第1页
《秋声赋》导学案_第2页
《秋声赋》导学案_第3页
《秋声赋》导学案_第4页
《秋声赋》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声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秋声赋》导学案《秋声赋》导学案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人论世,回忆有关欧阳修的内容,了解本写作背景。2、学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二、预习内容1、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高官,死

2、后追赠太子太师、谥忠。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坛领袖,在散、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9),欧阳修时年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赋的典范。2、写作背景本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

3、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1、复习学过的有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树树皆秋色,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

4、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言知识整理一、找出句中通假字  1、忽奔腾而砰湃  2、有动于中二、古今异义  1、如赴敌之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3、金铁皆鸣三、一词多义  1、既物既老而悲伤  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克,公问其故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2、金金铁皆鸣  于行用金  请献十金  3、及而况思其力之所不

5、及  其贤不及孔子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内探究部分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2、理解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学习过程:赏读,探究本1、探究一:通过研读本,理解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1)后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①、读第一段,首先从中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再加以分析。(让学生分组找出具体语句)②、这几句话向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读

6、,前后位组成一个小组比赛背诵。(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的局面,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堂效率。)③、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2)本第二段①、第二段有没有写到“秋声”呢?快速阅读,并回答描写秋声的语句②、这段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的?③、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学生读,分组讨论并回答)④、下面的一小段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⑤、

7、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看,接下作者又从哪几方面写秋的?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小结:2、探究二:主题思想(第三段)宋人写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分小组自行翻译讨论,最后老师总结)3、“童子”这一人物在中较为有趣,“我”一番感慨之后,发现他“垂头而睡”。是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