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

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

ID:5520160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_第1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_第2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溢流河学校易连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会改变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革新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1、根据教材特点,确立探究问题。(1)确立研读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运作,关键是择定研读专题

2、,即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的探究目标。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文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值得学生去挖掘、探究;二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有能力探究;三是容易获得探究信息。如一老师在教《赤壁之战》时,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然后引出杜牧的一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学生:“杜牧认为如果没有东风,曹操就会胜,你认为他说得对吗?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论据来说明你的观点。”学生们立即组成合作式学习小组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十分钟后,学生中出现了三种观点,即:认为作者说得对,认为作者说得不对,认为作者

3、说得不全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辨论。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白了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结果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正确表述问题。教师要善于将课文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景,根据课文的情趣特点,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等发生矛盾,从而产生困惑,引起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最重要的应当是让学生自行梳理问题,做到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完整、准确,而且有价值。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匆匆走过场;二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三要引导学生往深处想,不浅尝辄止;四要联系生活实际与常理去思考反常

4、之处。在教《将相和》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上课伊始找到的探究点(将相“不和”的原因):“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过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非得给他个下不去!”提问题时,就出现了下面几种错误的表述方式:1、蔺相如该不该升官?2、蔺相如的官该不该在廉颇之上?3、蔺相如该不该爬到廉颇的头上?老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这几个问题在表述上的错误:1、“立功”升官是必然的,若官位比廉颇低,也不会让廉颇心理不平衡;2、“官”只有大小,而官位才分上下;3、上述的第三个问题出自廉颇之口,是一种对蔺相如不服气、瞧不起的语气,我们却不能这么说。通过讨

5、论,学生再表述时,语言就准确了。如:1、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升得这么快?2、蔺相如的官位(职)该不该在廉颇之上?3、蔺相如的官该不该比廉颇的官大?4、蔺相如真像廉颇说的那样没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能正确表述问题,教师必须有敏锐的判断能力。一旦发现学生表述错误时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纠正。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不仅敢于提问,而且能正确表述。2、自主探究发现,产生独到感悟。(1)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①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才能逐渐地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究知识,在不断地探究中发展

6、自己的个性。②探究性学习,学生要经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阅读、批注、思考、讨论、整理、记忆等,这就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更宽裕的学习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否则,学生往往思考不充分,造成表达不清楚,理解不到位,人云亦云,雾里看花。(2)触发情思,产生独到感悟。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教师要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品位。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从课文中找到触发点,来触发学生的情思,从而使学生获得这种感受。所谓触发点,就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7、点,学生与文章思想的共鸣点。只有找到触发点,触发了学生的情思,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喷涌而出。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我设计了以下引导步骤:首先出示“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然后,让学生在“千万人”、“许多人”、“人们”下面打点,再读读这段话,最后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