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57640
大小:210.7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姜坤摘要: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利率上浮并取消了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利转型。的加速,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利润构成率0.7倍的下限和票据贴现的利率管制。经过2O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美、目、都受到影响,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同时.一系列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措施韩、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顺利利模式受到较大冲击强资本约束和高收也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实现了盈利模式的转型。其商业银行逐步益率要求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其盈速。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既有摆脱传统的盈利模式.实现了非利息收入
2、利模式本文结合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金融与利息收入的均衡增长.并且结合兴起的验.探讨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变选创新.推进金融体系的演化。同时其也不网络金融、电子金融等,大力发展个人业择。可避免地压缩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加务,形成各自的特色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盈利模快银行业的优胜劣汰.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存活并得到快速发展。式式也亟待改变。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对银行一、引言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银行业业的冲击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盈利模式的变化我国
3、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相对较与金融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没有进美国、香港、韩国、拉美等国都经历了晚,自1980年开始.实行了渐进式利率市行市场化改革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各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场化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步由中央管理机构设定。管制的利率带来了都对银行业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参完成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境内外币利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造成了考国际经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利率市场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市场首先形成了全国市场的扭曲。家庭部门及个人由于存款价化对银行业的收入、成本结构和利
4、润都产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了以格低而无法获得合理的存款收入.也很少生了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伴随着利率Shibor为基础的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体得到贷款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市场化短期内银行存贷利差将收窄.资产系。随着直接融资的大量普及.债券市场将资金投向风险相对较小但效率低下的质量可能下降.长期来看存贷利差则会企的市场化程度得到快速提升.在银行间交大企业集团和其关联企业.中小企业也很稳回升,银行业的收入、成本结构也将发易商协会的管理下.债市发展水平越来越难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这就造成了银行生变化,银行
5、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高。按照先外币、后本币的顺序,逐步实现经营效率的相对低下.风险定价能力也难美国、香港和韩国的经验都证实.利了境内外币贷款与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以得到改善.金融创新水平和整体管理水率市场化初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幅上升。存市场化。目前,市场普遍认识我国的利率平也不易提高。同时.管制的利率没有反贷利差和净息差在短期内受到明显冲击。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经过半.贷款利率已经映市场的真实流动性状况.无法全面反映但是。银行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增加高收实现了市场化.改革开始触及最实质的部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因此,美、日、韩、
6、拉益贷款比重.存贷利差往往能够企稳回分。在网络金融、民间金融的冲击下,银行美等国都在各自发展进程中进行了利率升.有时还可能高于利率市场化开始之前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存款利率市场化市场化改革。的水平。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通过进程实际上已经加快。央行也已表态,将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及中央经济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并在一两年内实现存作会议都明确指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慢慢摆脱对存贷利差的依赖,逐步款利率的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提高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从而抵消
7、利率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由之路。2013年7月。央行首次规定存款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盈利模式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利率市场化初期,为争中国塞体经济只1财税金融务.高收益的创新型业务占比务开拓注重风险的控制.提升竞争力和盈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中间业利水平。务收入来源水平低、收益差.(二)重视传统业务的稳定,保障利差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收入水平维持在合理水平差距。利率市场化将压缩银行业的利差水(三)偏重规模扩张.盈利平.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盈利结构模式重扩张轻效益.经营效率的变化过程来看.利息收入仍
8、然会维持在有待提高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甚至在利率市场化由于利率管制.我国商业改革初期利差收入有时甚至会提高因银行存贷息差较为稳定.竞争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重性不强.中间业务仅仅作为存视传统业务的稳定.保障利差水平维持在贷业务的补充。在开拓中间业合理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盈利模式务时.各商业银行偏重于规模的转变。夺存款,银行会综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