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doc

《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doc

ID:55002710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余数除法》案例与反思[案例]: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试一试”:老师有17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师:你能列出算式,并列竖式计算吗?学生异口同声:可以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在巡视时发现有学生商2,余7,便让他和另一个商3,余2的学生去板演。俩人一做完,下面的学生便唧唧喳喳议论开了。师:他们俩谁做的对?生1:商3,余2对。生2:两种做法都对,只是分的方法不同。班内出现了两种意见,于是我让他们形成了正方反方,采用辩论的形式,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正方)支持生1的学生:你们拿小棒分分看,剩下的7里面还有一个

2、5,你们没分完。(反方)支持生2的学生:你们的对,我们这样分也可以,分法不同。(有些强词夺理)正方反驳:照你们这样,我商1余12也行喽。(佩服这位学生的机敏)最终正方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做法的商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在数的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师: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余数还可以分,商小了。老师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反思]:“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须遵守的法则,如果教师生硬的把这条法则讲给学生听,学生或许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我通过一个

3、出错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辩论,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最终不仅得出这条法则,而且学生了解的比较透彻,记忆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认为要把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与实际的情境相结合,屏弃单一乏味的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要让他有亲身的体验和经历,这样的说理才是有效的,不可为了说理而说理。一、          经历重于经验。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用心去揣摩,学生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

4、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虽然说经验的获得取决与经历,但是我认为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纯的让学生获得经验更为重要。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哪种做法是对的,也没有直接出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法则,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学习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老师不能机械的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经验而教,应该寓教与无形,润物无声,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在获得各种技能、发展各种智能的同时获得了经验。一劳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二、          过程重于结果。数学知识技

5、能的训练应该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致考,因此享受过程重于结果。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氛围快乐而融洽。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课堂,爱上学习将会使他受用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在本环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辩论的平台,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三、  

6、        授“渔”重于授“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学习兴趣的启动:首先应尊重主体,突出个性;其次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注重说理能力的训练;重视体验等方面进行。在学习上应提倡竞争,注重合作和突出创新。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施教之功在于授法。教学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奉劝各位教师,别被“教授知识”一叶障目,我们应该关注的更为长远,使学生

7、在不断的经历之中慢慢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