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学”.doc

让学生“在做中学”.doc

ID:54732523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让学生“在做中学”.doc_第1页
让学生“在做中学”.doc_第2页
让学生“在做中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做中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做中学”湖州十一中沈雪强313000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在游戏活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从而达到接受并理解知识的目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动手实践亲身经历探求理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困惑,就是某种类型的问题曾经对学生讲过,甚至还不止讲过一次,但到考试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时,有的学生还是做不出来,正确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到讲评试卷时,我们便责怪学生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于是把此

2、类问题再讲一遍,并提醒学生这次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为这次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发狠”说此类问题以后再也不讲了,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仍然会出现类似错误,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我们面对这种“怪圈”表现出来的是无奈和无助。其实我们对学生的担心太多,甚至是多余的,每次都是我讲学生听,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虽然是听明白了,但没有动手做一遍,时间一长又忘记了,当然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像游泳教练在岸上教学员们游泳一样,游泳的动作姿势教得再好,不到游泳池里去

3、游,不去喝上游泳池里的几口水,游泳是学不会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到教师的课堂上真正实施起来却又是那么的困难。俗话说“听来的不可信,看来的不真实,亲身经历的难忘怀”。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不去看书,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25%;如果看了又听,就可记得所学内容的65%。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听、看,有机会还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不要

4、为了多讲几道题目,而吝啬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要抛弃那种过分迷信教师讲解的传统观念。因此,个人觉得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动手“做”数学,在“做”中学习数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用正多边形拼地板”一课时,我让学生做了各种正多边形纸片若干,学生分组动手探索哪几种正多边形能够拼成地板,小组合作学习后,一般都能够归纳总结得出正多边形地板的规律。课后作业中有一道思考题:“任意的三角形能拼地板吗?任意的四边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任意三角形能够拼地板”,并且画

5、出拼图。而对“任意的四边形能否拼地板”却不能给出正确回答,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即使给出正确的回答,但要说明理由却是很困难的。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几个同学不但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且还说明了理由,就是用四个全等的任意四边形拼成的示意图。又比如,在七年级的概率部分,有一个掷图钉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前,我让学生猜想钉尖着地和钉尖不着地的概率,许多学生都猜钉尖着地和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各为。我并没有直接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判,而是要求同桌学生共同做这个数学活动,每个组掷图钉50次,记录钉尖着地和钉尖不着

6、地的次数,算出概率。然后汇总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估算出钉尖着地和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并与实验前的猜想比较。当同学们发现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大于钉尖着地的概率时,无不露出惊讶的神色。我立即提出问题:“为什么掷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各为,而掷图钉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却大于钉尖着地的概率呢?”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掷硬币与掷图钉是有区别的,硬币是均匀的,所以正、反面朝上的概率各为;而图钉是不均匀的,钉尖小,钉帽大,钉尖着地容易头重脚轻,立不稳,而钉帽着地会更稳些,所以钉尖不着地概率要大些。学生经过动手实验、亲身

7、经历,明白材质不均匀的图钉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大于钉尖着地的概率的原因。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的猜想是错误的,并告诉学生是因为图钉材质不均匀,所以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大,学生是不会理解也不会信服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因为学生在“做”数学的实践中遇到的障碍会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这种知识和方法学生一旦掌握,是不需要再巩固、再强化,是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师讲课,决不能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才是新课标的理念,所以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8、出发,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的大多数课堂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却无精打采,真所谓“言者谆谆,听者渺渺”,这是在实施新课标过程时所不希望看到的。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原则之一是数学的“再创造”。“再创造”原则认为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