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赏识教育.doc

浅议赏识教育.doc

ID:54719672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浅议赏识教育.doc_第1页
浅议赏识教育.doc_第2页
浅议赏识教育.doc_第3页
浅议赏识教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赏识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赞美的艺术             ——浅议赏识教育世界上最希望一个人有作为,最真心让一个人超过自己的,除了他的亲生父母外,就是老师了。有句话这样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正是肩负这种神圣使命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学生倾注全部身心和无私奉献的人。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然而,某些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这些教师会"事倍功半"呢?通过对师德理论的深刻领会与学习,揭开了我心中的迷惑: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教师

2、,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3"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3、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教师应学会赞美的艺术。反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曾尝过"赞美"的甜头。去年我接的新职一年级的班上,有位来自内蒙的学生上课精神萎靡,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于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来,他因远离父母,过于思念亲人,加之内向的性格使他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4、倍感孤独。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我找到了原因,就主动接近他,抓住他乐以助人的点滴表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还动员班上同学主动和他交朋友,渐渐地,他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了,学习也进步了。在他遇到困难时我帮助他,通过多次接触谈话,逐渐他有了信心,学习更认真、值日更负责,我抓住这些时机,多次表扬他。现在,他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对老师更尊敬了。二、赞美的原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个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学习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

5、的这种需要。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气度和赞美的言语去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更应懂

6、得赞美育人的原则,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所谓善于赞美学生,并不是要求我们违心地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三、赞美的功效是对学生个性的评价赞美有着巨大的力量,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美"。而不应把精力集中总放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3必

7、须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当然,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棒杀"。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总之,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多作赞美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每位同学都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献出几分爱心,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几分真情。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