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

ID:54588556

大小:314.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2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_第1页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_第2页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_第3页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_第4页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o卷第3期病毒学报V01.3ONO.32014年5月CHINESEJOURNALOFVIROLOGYMay2014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研究李碧,朱玲,周远成,郭万柱,徐志文h(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雅安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实验室,雅安625014)摘要:伪狂犬病毒对神经系统的传导具有跨突触传导、自我复制和宿主范围广等特性,自20世纪7O年代起,便开始运用于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四十年的应用实践使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无论是在病毒神经传导机理上,还是在传导应用中。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机理,

2、着重于阐释病毒对初级神经细胞的侵染过程和对次级神经细胞的传导方向;传导应用则着重于探索新的神经传导毒株和对病毒传导技术进行革新。目前,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理论和应用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探索会使神经传导研究事半功倍。关键词: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神经侵染;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8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21(2014)03—0333—05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基因1神经传导机理组DNA长约150kb,成熟的病毒粒子有衣壳和囊伪狂犬病毒结构由核衣壳和囊膜组成

3、,其中病膜,与人单纯疱疹病毒、牛疱疹病毒和禽马立克病毒毒基因组为线性DNA双链,人为划分为长短两个等同属a亚型疱疹病毒。伪狂犬病毒的宿主范围片段(UniqueRegions:UL/Us),中间由反向重复序广,能侵染宿主的初级神经细胞和跨突触进行神经列间隔;衣壳为一个20面几何体,其内部包含病毒传导,并且能在宿主神经细胞内快速增殖l_1]。基因组,外部覆盖囊膜结构;衣壳和囊膜中部间隔着病毒侵染实验发现,大多数动物病毒能够侵染间层蛋白(Tegumentprotein),主要作用于病毒侵并标记神经细胞,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入细胞后

4、,充当早期基因表达的反式作用元件L8;伪加ecPcvirus,HIV)_2]、丙型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囊膜包含与神经传导有关的糖蛋白gB、(HepatitisCvirus,HCV)_3和人巨细胞病毒(Hu—gD、gL、gH和与传导方向有关的糖蛋白gC、gE、gI、mancytomegalovirus,HCMV)_4],但是只有少数病gG。毒,如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1.1神经侵染研究伪狂犬病毒神经侵染过程包HSV)_5]、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括,病毒囊膜与神经轴突融合、核衣

5、壳转运至细胞核及新病毒的合成与释放几个阶段[9]。病毒在gC、rus,VsV)_6和伪狂犬病毒等同时还具备跨突触传gD和gB/gH/gL复合体的作用下粘附神经轴突膜导次级神经细胞的能力。其中,伪狂犬病毒满足神末端并融合释放囊膜蛋白和核衣壳到轴突胞质内;经传导所需要的跨突触传导、自我复制和宿主范围核衣壳被运输到细胞核后,在VP16蛋白反式作用广的要求而且它在进行动物试验时较其它病毒安下促使IE180蛋白产生表达,继而激活病毒早期基全,因此于2O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应用于神经通因,完成DNA与衣壳的复制;最终,新装配的核衣路的研究中。四十年的

6、应用实践使伪狂犬病毒神经壳在高尔基复合体内完成组装后外排出胞。伪狂犬传导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将对伪狂犬病毒神经病毒的侵入可使神经细胞内动力蛋白表达量升高,传导机理和传导应用进行综述。形成动力蛋白一病毒衣壳复合体,促进病毒粒子运收稿日期:2o13—08—12:修回日期:2o14—04—04输到神经细胞核内[-10-12]。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2010NZ0112;1.2传导方向研究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具有方2013NZ00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NCET向性[1“]:野毒株双向传导(顺行传导/逆向传导

7、),11-1059);四川省科技厅(2013TD0015);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计划(IRT13083)。减毒活疫苗株单向传导(逆向传导)[9]。病毒定向传作者简介:李碧(1988一),男(汉族),四川I邛崃人,硕士研究生,主导由US9,gE和gI基因决定[1¨],它们是伪狂犬病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Tel:13882440265,E-mail:653415771@qq.tom毒轴突内顺行转运的必需基因[1。US9基因表达*通讯作者:徐志文(1972一),男,教授,动物传染病病原分子生产物与神经细胞内微管驱动蛋白3(Micr

8、otubule物学方向,Tel:0835—2885846,E—mail:abtcxzw@126.commotorkinesin一3/KIF1A)相结合介导病毒顺行传导_1。同时,gE/gI可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