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

ID:53835509

大小:7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8

上传者:U-7604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_第1页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_第2页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_第3页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_第4页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索及探究中图分类号:P631.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08-02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本文就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意义;存在问题;策略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教育模式,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校园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反映了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和信息化程度。数字校园建设不仅改变了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和办公方式,而且给师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占据制高点,各高职院校都加快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步伐。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1.1数字化校园的由来: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教授(KennethGreen)发起并主持的“TheCampusComputingProject"一项大型科研项目,初步提出数字化校的概念。随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G0RE)在1998年1月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DigitalEarth:Understandingourplanetinthe21StCentury)”的演讲中,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相继引出“数字城市”、“数字住宅”和“数字校”等各种概念,至此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所谓数字化的概念[1]O通俗地讲,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协同应用模式;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2]。1.2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类型是高等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然而近几年来, 随着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先前的管理手段、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相对滞后,以数字化校园项目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己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我国髙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对于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是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能否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胜点,并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飞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各部门根据需要也建成了不少应用系统,但在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仍旧较低。对于全院的各级部门、应用接口等却缺乏较多全局型应用。如若对全院信息资源不进行统一的规划,将导致现有的和未来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数据联系,各自为政,最终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必然带来软、硬件的重复投资。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1规划与定位不清:大多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没有成立由院领导直接负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委员会, 设立CIO,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没有形成以业务管理部门(如: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为主导的工作机制;信息化建设部门,人力资源不足,协调能力有限,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效果。2.2共享程度低,形成信息孤岛:一般院校信息化建设初期对基本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而缺乏对各个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往往做整体规划时并没有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未形成统一标准的信息、数据流和接口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各种应用系统分包给不同的供应商,由此产生了技术异构现象。这些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导致软硬件发展不够协调、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用户缺乏统一的接口,从而形成了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严重影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2.3重复建设与过度强调技术先进性:从整个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来讲,各高职院校都多多少少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平台软件五花八门的问题,一定层面上"重复”和“单干”已成为制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过度强调信息技术先进性(如:卫星、网格、云计算、移动教育、泛在学习)而弱化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数字化校的健康发展! 2.4重建设,轻应用: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都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3]o例如,一些应用系统虽然已经早早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利用效率却相当低,究其原因就在于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因此在数字化校建设中,不但需要一批专业、敬业、团结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也需要提高学院全体教职工的信息素质。2.5缺少统一的身份认证:随着各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推进,已经建成的和将要建设的各种管理应用系统,彼此都使用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师生必须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和密钥。同一个网络用户在各个应用系统中存在完全不同的属性值,同时拥有完全不同的优先级和使用权限,互相矛盾;同一个用户在一个应用系统中的属性发生变更时,其他系统无法同步被更新,最终造成用户在数字化校园中具有多个不同身份,信息无法统一。因而需要统一的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各应用系统统一集成,全院师生、管理人员和家属统一身份认证的综合系统平台。3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3.1组建组织管理机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场教育的变革,涉及到学校各部门的权利与利益,建设过程中涉及诸多部门参与、配合、协调和调度,因此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思想下,长期地规划、不断地完善才能做好,所以非常有必要 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委员会,由学院书记或院长任主任,委员会成员由来自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系部的领导组成,该委员会负责统筹全院信息系统建设、强力推行、资金保障、全面协调各部门关系,通过行政管理来保障建设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能人员的职责,形成数字化相关内容的收集、规划、设计整理、发布、更新的机制。3.2准确规划与定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其建设方式仍处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投入的限制会导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能一步到位,技术的发展会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很难有完美的可供借鉴的方案参照,对资金相对紧张的高职院校而言,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定位要经过充分调研学习才能明确。校内的调研讨论必不可少,但这不利于思维的拓展,一定要走出去,向兄弟院校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定位,并结合本校实际,明确需求和工作流程,完成总体方案设计,最后一定要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3.3校企合作、定制开发:由于高职院校在技术开发上存在严重不足,而直接从软件公司购买的系统又很难完全符合学院的实际需求,同时,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对系统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都需要原来的软件公司维护或 二次开发,所以"校企合作,定制开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学院和软件公司之间的良好合作,可以挖掘、拓展软件新的功能,使产品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不仅丰富了产品的内涵也促进了产品的不断完善。由软件公司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进驻学院,根据学院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同时学院指派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全程参与调研、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系统开发、部署实施及培训推广等各个环节。良好的校企合作为软件的后期维护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3.4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工信息化素质,确保系统高效运行:一个系统的应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系统的使用者,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院全体教职工。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把各职能部门及教职员工的切实利益结合起来,通过行政手段强势推广各业务系统应用。对于业务部门,专业技术要求不高,但要求熟练操作,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要相当熟悉。对系统管理员这一层面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岗位,配备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日常维护。4结语数字化校园既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工程[4],又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要树立认识到位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业务主管部门是主导、技术支持部门是保 障、创新应用是核心、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率是目标的理念。 总体来说,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必将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入到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宋建军,邢娣凤.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59-60[2]万芳•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2007.[3]玮小宝.数字化校建设综述[J/OL]•慧聪网.2011[4]伍丹•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