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0385
大小:162.5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川。∞奠04年jl期(总第64,期)丈放资:料.皿匾畋圆蚴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侯荣川(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性关怀及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切实提高人文素质,适应新时期的高校教学需要。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人性关怀艺术审美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二、文学的灵魂是人生。是作者对自身及他生命存在的程.对学生专业水准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今展示与思考。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师范生
2、而言,它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应重视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及学思想精神能否得到有效继承与发展。关于本科教学特点,折射之人性关怀意蕴的解读及认知。温柔敦厚的诗旨、文以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指出:“大学本科生应该教常识,硕载道的教化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叙述的重要主题,在一定士研究生教方法,博士生教视野。”(《研究生学术入门》总序)程度上给人以压抑、束缚人性自由的印象。尤其,自1917年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识教育往往被以来.新文学受到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的影响,将“人性的解曲解为“知识传授”,如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强调作家、放”作为基本的精神追求
3、,如郁达夫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现象等知识体系的传授与记忆,忽视散文二集》所写的《导言》中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是‘个更重要的人文素质的养成,不利于达到加深对民族文化与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历史的认识,提高民族文化修养的教育目的。为适应中国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这更易于将古古代文学课程特征及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要求,应着重在代文学作为压抑人性的文学与人性解放对立起来。实际上,教学中体现历史文化、人性关怀及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深入抒写个人情志、以普世精神观照现实、表达人性解放的人文思考。精神在中国
4、古代文学中一直存在,并随着社会与文学的发一展。逐步衍生为文学写作的主流。章培恒先生在《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为后人积蓄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是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新著》增订本序言中认为:“中国文学从上古至近世的整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诗史”,从《诗经·硕鼠》到“三个演进过程原是必然要导致这种追求‘人性的解放’文学的吏”、“三别”,从《孔雀东南飞》到《牡丹亭》,对国家社会责任形成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速它的出现而已。”l2其所著担当的人世精神,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对婚姻爱情幸福《中国文学史》更是以人性的发展脉络作为文学观照及
5、史述的追求等.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在这些作的主线。因此,我们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品的学习与研读中.应引导学生真正走人作者及作品构建生思考个人面对生活时的人生选择及其展示的人文精神。的历史空间,感受文学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历史文如司马迁写作《史记》是发愤之作,对生平不偶之士给予高化的感知过程不仅是为了解与认识过去的时代文化,而且度的理解和同情,“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是为当前时代文化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启示。章培恒先生于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正统史家班固上世纪提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术命题.强调古代文
6、批评其“是非颇谬于圣人”(《汉书·司马迁传》);明代巾期学与现代文学贯通研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章先生思考中以后,戏曲创作蔚为繁盛,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文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命题的意图,是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人创作戏曲,常常出于表达主体精神、抒发主体情感的内不能从西方那里寻找方法,而应该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古今在需求,如周楫论瞿佑写《剪灯新话》和徐渭写《四声猿》演变不仅要解决文学史的整体观,弥合古代与现代文学断云:“真个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可怜也不裂的问题。更要在中国传统历史中寻找最有活力的东西,它可怜!所以只得逢场作戏,没紧没要,做部小说⋯⋯发
7、抒生的力量与负担都是存在于中国历史当中的,和现在中国的平之气,把胸中欲歌欲哭欲叫欲跳之意,尽数写将出来。满发展方向是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的。并且它仍然有活力,可腹不平之气,郁郁无聊,借以消遣。”l4)戏曲作品多表达作家以延续下来,从而与未来有关。这与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主观心灵、真实情感。如王骥德云:“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故重视历史文化的养成,强调古代文学学习、研读中的当下意是渐近人情⋯⋯快人情者,要毋过于曲也。”【汤显祖《牡丹识,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亭》所塑造的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无疑是表现人性一35—语言蓦文学研童究i囊霉冀生薯乏i誊_ll?。墨_¨¨
8、l一薯曼。薯⋯囊曩解放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