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0151
大小:309.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4
《关于汉语日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的比较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33No.12014年3月JOURNALOF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Mar.2014关于汉语日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的比较研究刘艳绒,刘国勇(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过多使用“上”的倾向,反之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刚开始无法理解“天花板上”一类的词语。汉语的方位词“上”与日语相比,用法更灵活丰富,二者表现出了一种不对称性。文章从空间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语、日语关于方位词“上”的认知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中日
3、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例句进行分析,得出汉日语“上”的异同之处,揭示了汉语日语“上”的各用法与不对称表现中隐含的认知规律,以期为两国关于该词的教学提供帮助。关键词:上;汉日语;方位;空间认知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12(2014)01-0048-05刘艳绒,刘国勇.关于汉语日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的比较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48—52.LiuYan—rong,LiuGuo—yong.Researchoncomparisonofspatialcognitionofth
4、elocalizer“上(up)”inChineseandJapanese[J].Journalof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2014,33(1):48.52.方位词是人类认知中极为重要的空间概念,也别。是人类认知世界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汉语日语的诚然,“上”一词除了表示具体的方位外,还有语言表达中,方位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其语动词、副词用法以及很多抽象的含义,本文的研究言功能不容忽视。从结构上看,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范围仅限于名词中表示具体方位的意项,从空间认词系列非常接
5、近,却仍有许多细微差别,值得学习知角度进行逐一分析,举实例对比验证。者和指导者注意。l汉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然而,从先行研究资料来看,最有代表性的有:陈红从句法学角度,比较了中日“上”的用法区别,关于汉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国内外有较指出日语多使用助词(如,c二、、老、中)来表多的先行研究,其中,缑瑞隆最有洞察力,他用是否述汉语中的“上”的语义⋯;王宇新从基点性质、承附着的标准将“上”区分为“上”和“上方”两个概载物的状态及二者关系出发J,王晚明从字义角念,并将前者,即“上”的原型语义规则定义如下』。度J,赵银平从语义及句法学角
6、度出发』,分别比如果:(1)有一个平(曲)面①A和一个物体较了汉语日语方位词“上”的用法。这些研究成果,B;无疑将汉语日语方位词“上”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且:(2)平(曲)面A足以承受或固定物体B;步,但其中相关概念、理论较为复杂,而无论是中国并:(3)物体B与平(曲)面接触并附着于平还是日本,方位词的学习都是在初级阶段进行的,(曲)面A;所以,用这些理论指导教学或学习,显然是有困难则表述为:(4)(物体B)在平(曲)面A上。的。所以,笔者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空间认该定义事实上完善了关于英国孩子对空间关知角度进一步探讨汉语日语方位词“上
7、”的用法区①缑瑞隆把身子、树枝、钢丝以及“握东西的手”抽象为圆柱体,把山抽象为圆锥体,视上述物体的表面为曲面。也有学者(童盛强2006)通过收稿日期:2013-08-27责任编辑:张发祥“在凸透镜焦点上成像”以及“一条直线上的两点”等例子认为,“上”不作者简介:刘艳绒(1984一),女,陕西渭南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日语仅能指面也能表示点、线的空间范围,对缑的“上”的原型语义规则定义提出质疑。笔者认为“点”与“线”是对“面”的抽象,事实上语言学家刘语言文学研究。宁生(1994)也是赞同“上”是指“面”的。第1期刘艳绒等:关于汉语日语方位
8、词“上”的空间认知的比较研究49系认知的研究成果①,强调汉语中“上”的语义构2日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成,更有“附着”的要素。缑瑞隆还用图示的方式直观阐述了“上”的空间认知变化,如下图1。关于日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笔者主要通过引用日本学者梅本孝的观点来说明。梅本孝在论述日语中“上”、“下”的隐喻机制时认为,关于“上下”表现的成立必须要依存两种中心,一是以眼睛(身体)为中心,一是以重力环境为中心。其中以眼睛(身体)依存为中心的机制,主要为换喻,由于眼睛长在人体相对上方,接近眼睛表现为“上”。眼睛可换喻成身体,再放大可换喻成身体存在的
9、房屋,甚至换喻为人口集中的都市,例如到京城为“上京”等。而以重力环境依存为中心的机制,主要是隐喻。如将水的发生源隐喻成为中心参照,离水源近的为上游,反之为下游_6]。其以眼睛(身体)依存图1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