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

ID:53754767

大小:500.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3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_第1页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_第2页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_第3页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_第4页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JOURNAL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NO.52014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刘松来杨群[摘要]从2O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开始发生语言学转向,各种语言学批评方法被广泛I入。语言学批评区别于此前的外部研究,转而立足于回归文本自身,从而提供了内部研究的新视角,并催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在古代文学研究的内、外之争中,语言学批评同样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硬伤。正是在此背景下,经过国内学者重新阐释的本土化文化诗学理论为古代

2、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文化研究与语言学研究之间的矛盾。文化诗学由此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内语言学转向的新视域。[关键词]文化诗学;语言学转向;古代文学研究[作者简介]刘松来: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22);杨群: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22)“语言,连同它的问题、秘密和含义,已经一、文学研究领域内“语言学转向"成为2O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的历史回顾象。,,[1]”’全新的语言观念赋予了语言以自身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也为文学家

3、们提供了全新的研“语言学转向”是20世纪以来一个颇为热究视角。文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在各学科门的话题,它起始于语言哲学,浪潮所及几乎席中,文学与语言的关系可谓至为密切。当语言的卷了所有的人文科学领域。顾名思义,所谓“语本质得到再度认识,文学的本质问题、文学研究言学”转向,就是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的具体方法也随之有了全新突破的可能。2O世学等非语言学的学科领域内,相关学者们将现代纪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中涌现出诸多文学研究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本学科研究,从而引流派:俄国形式主义学者把文学看做自我指涉发出一系列学术革新。2O世纪

4、初,西方学者通体,认为在文学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表达的过重审语言本质催生出语言哲学的研究热潮。他内容,而是内容的表达,即特殊的语言运用方们在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深刻反思后发现:语言式;英美新批评学派认为文本一旦脱离作者之手绝非只是简单的表达工具,语言自身和语言的使就成为一种自在自足的客观存在物,而文本之所用过程本就蕴含着思想的实质。换言之,思想就以能够自足,就在于它作为一种语言的组织形式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不是事先存在于语言之外。本身就包含着某种意义;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则这样,语言哲学家们事实上赋予了语言以思想本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结构上,

5、认为语言本体是指隐体的崇高地位。相应地,社会学、历史学等各学匿在所有的作品中的普适性的语言结构,具体的科的学者们也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各自的研究作品不过是这种普遍结构的种种变体。虽然以上对象,语言学转向由此拉开序幕。各学派的研究角度和观念差异巨大,但是他们的一]47—共同点都是关注文学文本的语言技巧,试图从文史研究与文学批评,堪称外部研究的肇基者。外学语言的组织形式中探寻文学和文学性的本质部研究的思路在西方更是由来已久,从18世纪所在。开始,维柯、斯达尔夫人、丹纳等西方学者就已不过,由于国内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传播受经在努力探寻较为完整

6、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马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语言学转向”这一克思主义文论兴起后其影响更为深远。学者们试提法虽然已经在学界被广泛使用,但是各学科领图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域内关涉到“语言学”的“转向”进程并不一方法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从而突破了囿于字面致。单以文学研究而论,西方的语言学转向发端的“寻章摘句”式的治学方法,一定程度上矫正于20世纪上半叶,历经半个世纪的演进,到20了古代文论完全偏重印象式感悟的“虚化”倾世纪70年代之后实际上已经淡出主流舞台,而向。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除了文化人类学中国文学界的语言

7、学转向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王瑶、罗宗强等学者一直循着这条路线,才开始兴起。中西方文学界的语言学转向在时间或立足于时代风尚,或着力于士人心态,运用各进程上存在着明显的“错位”。这种错位既有特种外部研究方法来重审中国古代文学。这一传统定的社会政治原因,更有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直到8O年代仍然被研究者广为接受并赋予新的异这一客观因素,后者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内容,衍生出人学研究、生命意识研究等热门课表现得更为醒目。题。总体而言,古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大致有两类切人点:一类是从当时代的政治背景人手,一类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是从

8、当时代的文化思潮人手。前者在特殊的历史的发生背景时期一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后者的学术成果更为丰厚,儒、道、禅思想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从2O世纪80年代至今,诸多从事中国古代系被学者们从各个角度予以诠释。文学研究的学者尝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