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

ID:53747030

大小:120.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2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_第1页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_第2页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_第3页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_第4页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张剑光邹国慰内容提要唐代环太湖五州人口增长迅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先进的农具发明和改造,水稻和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大增。以纺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环太湖五州成了唐王朝东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从经济实力来看,环太湖地区无疑是国家财赋收入的最主要地区之一。促成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社会局势稳定、运输畅通、农田水利建设出现高潮等众多方面。关键词太湖经济水稻纺织财赋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自唐代经济开始繁荣,与总体增长速度

2、大大高于全国。根据《旧唐书》卷40《地全国各地发生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并产生了深理志三》和《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将贞观十三年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着眼于对唐代环太湖地区的经和天宝元年的户口数相比较,唐朝全国户数增长率济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大致描绘出这一地区经济发为195%,口数增长率为312.7%,每户平均口数增展的脉络,从而有助于对太湖文明的研究。本文所说长率为33.41%,每县平均户数增长率为159.6%,的环太湖地区,主要是指唐代江南道浙西观察使属而同期环太湖地区五州户数平均增长了327.36%,下的润、常、苏、杭、湖五州。

3、口数增长了482.74%,每户口数平均增长了37.8%,每县平均户数增长了234.7%。将以上四个数字一、人口的增长与州县的析置进行比较后可见,环太湖地区唐朝前期的人口增长唐代所处的封建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仍较为速度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而且,环太湖地区贞低下,作为社会繁荣物质基础的社会总产品是靠大观十三年户数占全国的3.38%,但至天宝元年,已上量使用劳动力获得的。尽管人口的多少并不是社会升至4.91%,口数贞观十三年占全国的4.23%,天经济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宝元年也上升至5.98%。人口的迅速增长,为这一

4、地人口却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必要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的繁荣和劳动力数量成天宝十四载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经济生活遭正比关系,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到毁灭性的破坏,人口损失十分严重。安史之乱平息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后的第二年(广德二年),唐政府掌握的户与口分别根据史书记载,唐代自建立后,人口一直处于恢约为293万和1692万,比天宝末年的唐代高峰户口①复发展的过程。唐初武德年间约200万户,贞观年数大为下降,户降至32.9%,口降至32%。当然这个间上升到300多万户②。

5、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全国户数字并不十分精确,因为它只是全国部分地区的统数达到顶峰,为9619254户③。据梁方仲先生的《中国计数字,河北诸藩镇及河陇地区的众多人口没有包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23~26,贞观十三括在内。建中元年行两税法,“户无主客,以居者为年,唐朝户数为3041871,口数为12351681,每县平簿”④,检括全国户口,也仅310多万户。按照李吉甫均户数为2201.07,每户平均口数为4.31。天宝元所记,江南八道四十九州,每州平均仍有户29387.75年,户数为8973634,口数为50975543,每县平均户

6、户,而全国平均数才10893.99户。不管怎么说,尽管数为5715.69,每户平均口数为5.75。同期环太湖地存在着部分地区大量人口隐报或不报等情况,然唐区的人口变动趋势与全国相一致,也呈上升趋势,但代后期实际人口急剧下降却是一个事实。我们对李·98··99·记录了这一地区的粮食土贡,润州有黄粟,常州有大等水果、菱藕等水生植物是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小香禾亢,苏州有大小香禾亢、蛇粟,湖州有糯米。很明茶叶的种植在这一地区较为普遍,“风俗贵茶,显,除继续种植传统的粟米以外,水稻是主要的粮食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作物,使

7、得这一地区成为唐朝最重要的产稻区。北宋兴之紫笋”2。陆羽《茶经》将这一地区的茶叶级别分的地方志回顾唐代苏州农业时说:“其稼则刈麦种出了高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品种甚繁,农民随其力之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23。湖州茶是五州中质量所及,择其土之所宜,以次种焉。惟号箭子者为最,岁最高的,在唐代十分有名。“唐制湖州造茶最多,谓之供京师”1。常州、苏州的禾亢稻历史长久,杜甫就有“云顾渚贡焙,岁造一万八千四百八斤。大历五年以后,帆出辽海,12禾亢稻来东吴”的句子。在白居易的诗中,始有进奏。至建中

8、二年,袁高为郡,造三千六百串,并有很多描述太湖地区水稻种植的情景,如“泥新燕影诗一章,刻互具贡。”24茶园的规模十分庞大,“顾山在13忙,蜜熟蜂声乐。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去年县西北四十二里,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