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妇女发式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

ID:38192661

大小:100.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_第1页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_第2页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6第35卷专辑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5Sup.略论唐代妇女发式谭燕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唐代妇女的发式,无论是在样式的变化还是在形制的特征上,都呈现出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蓬勃样式。发式可具体分为髻、鬟、鬓三大类,此三大类发式繁盛发展的形成与唐代开明的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关键词:唐代妇女发式;髻;鬟;鬓中图分类

2、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6)Sup.-0370-03收稿日期:2005-03-05作者简介:谭燕鹏(1984—),女,广西贵港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士。  唐朝统治的近300年间,一种开明的文化氛围倭堕髻:始创于汉代梁冀妻孙寿。其形为“正中贯穿始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唐代妇女得到了开缝,分发双颞,颈后束为一股,挽发偏垂一边,并从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她们可以按照个中再抽出一绺头发朝一侧垂下,因像人将堕于马下[4]445人的喜好随意穿着和打扮,仅发髻的种类就有反绾而得名。”西

3、汉风靡一时,东汉后就很少有妇女髻、盘桓髻、惊鹄髻、抛家髻、倭堕髻、椎髻、花髻、螺梳这种发髻了。唐代倭堕髻大致出现于天宝年间,[5]卷中髻、云髻、囚髻、双髻、乌蛮髻、半翻髻等百余种。“女至贞元时流行,其形为“堕马之余形”,即有倾[1]12人服饰和化妆可谓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本文斜、侧垂一边的特征。它的梳法是总发于顶,在颅顶论述唐代妇女发式的形制及特征以折射大唐文化的正中挽一发髻,朝一边倾斜堕落,再用簪绾住。温庭[3]卷891繁荣。筠《春宵曲》“倭堕低梳髻”:,唐张萱《虢国夫一、唐代继承前代的发髻人游春图》中,居前的两位夫人即梳倭堕髻

4、。作为中国古代妇女主要的发式———髻,很多是椎髻:外形好像古代洗衣所用的木椎,始流行于从前代流传下来的,唐代妇女的髻也是如此。战国末至汉代。《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载“椎髻[6]卷43)高髻:又称峨髻,以髻式高耸而名,是妇女穿礼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但唐代椎髻与之不服时梳的一种髻式。从《后汉书·马援传》中“城中好同,是一种束之于顶的髻式。据《新唐书·五行志》[2]卷24高髻,四方高一尺”的记载来看,汉代已有高载“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珠粉,[7]卷34髻,唐时尤为流行,且式样众多。高髻是一个比较含惟以乌膏注唇,

5、妆似悲啼者。”此发式与圆鬟、糊的概念。广义地说,凡髻形高大,不论形制如何,垂鬓结合,配以不施珠粉之面,涂以似泥乌膏之唇,皆可称高髻。元稹《句》说“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画八字眉作啼妆样的傅妆,被称为“时世妆”,曾风行[3]卷423立地看春风。”陆龟蒙《古态》也说“城中皆一:一时。唐《纨扇仕女图》、《宫乐图》中的妇女形象即[3]卷627尺,非妾髻鬟高。”这样看来,盘桓髻、螺髻、乌为典型。蛮髻、半翻髻等均属高髻。狭义的说,从额头梳起到惊鹄髻:又作惊鹤髻,始于魏“魏宫人好画长,[5]卷中一定高度后把头发翻向脑后的发型叫做高髻。孟简眉,令作

6、蛾眉、惊鹤髻。”甘肃麦积山北魏壁画[3]卷473《咏欧阳行周事》云“高髻若黄鹂”:,甘肃秦安中的伎乐天发髻即“作两扇羽翼形,似鹤鸟受惊,展[8]唐墓中出土仕女像的高髻就是黄鹂状。翅欲飞”。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女官也梳此髻。370[5]卷中反绾髻“将头发向后梳理:,用丝带绑扎后反绾九鬟髻”。汉辛延年《羽林郎》“两鬟何窈窕:,一[4]446[13]卷1于头顶,使其不蓬松。”此发式流行于魏晋宫廷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二鬟千万余。”唐代的及贵族妇女中。唐时表演杂技的女艺人常梳此髻,鬟式式样甚多,有高而大的鬟,即将梳成细长的发如顾况《险杆歌》

7、说道“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立条,自发根绕起呈环状系于头顶。如李商隐《燕台四[3]卷265[3]卷541上下走⋯⋯反绾头髻盘旋风。”江苏扬州城东首·春》云“高鬟立共桃鬟齐”:,段成式《柔卿[3]卷584唐墓及湖南长沙唐墓出土的陶俑,也可见此髻。解籍戏呈飞卿》也说:“出意挑鬟一尺长”,足双髻:又称双垂髻,或双螺髻。前者将头发平分见鬟式的高且大。成两半,垂于两耳旁;后者梳于头顶两侧。此发式多还有一种低鬟,与高鬟不同之处就在于细长的为女童所梳,如《唐音癸签》载“长安女儿双髻鸦:,随发条不是立于头顶,而是垂于耳边或脑后。韦应物[9]卷24

8、[3]卷194风趁蝶学夭邪。”另外,唐敦煌壁画女供养人也《长安道》所云的“低鬟曳袖回春雪”和刘禹锡[3]卷356有梳此髻的。《泰娘歌》所说的“低鬟缓视抱明月”,即为低二、唐代独创的发髻鬟。除了继承前代的发髻以外,唐代还有许多独创此外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