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0536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初中微机教学发展的阻力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微机教学发展的阻力与对策摘要: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创新,以活跃的谍堂气氛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索质人才。关键词:微机教学;发展阻力;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使用成为生活以及工作屮必不可少的技能,这就对今后人才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课程是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强烈竞争的关键性学科。初中生学好计算机有利于其开阔视
2、野、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一、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耍阻力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相对而言更具信息化,更新速度较快,是一门要求学生具体操作实践的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计算机设备条件以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等,都可能成为阻碍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因索之一。1・教师的知识架构更新速度慢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屮,普遍出现教师知识架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在计算机领域中,教师知识架构更新的周期应该是两到三年的时间。教师知识架构更新较慢,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阻碍
3、了学生的发展。另外,有些地区在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口身现有的知识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索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担任了多种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负担较重,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单门课程,这就阻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使其无法专门进行计算机知识的研究与提升。2•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落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贴近当下信息化发展的课程,该课程如果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不适当更新,就会造成学生知识的匮乏,很难满足学生对课程的知识需求。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就不仅仅局限于对
4、学习成绩的追求,而更多地希望能够在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但是很多地区由于计算机不在考学科冃范围内,因此常常将计算机课程更改成为其他科冃的学习,不断减少计算机课时,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上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不更新,使得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屮,教师一味授课,没有做到关心学牛对知识的接收程度以及因材施教,使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断下降。3.教学设备条件差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学生享受到的教育条件也有所差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教学目
5、标的需求,甚至可能整个学校的计算机数量屈指可数,很多学生很长时间才能使用一次。师资力量的配备可能更少。很多学生不但无法在家庭中享受到计算机的使用,甚至在学校也很难接触到计算机,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二、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要应对策略1•注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具家庭条件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牛可能家庭条件优越,很早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甚至还参加了课外培训班。这样就比一般学生多掌握很多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I'可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从
6、学生的基本信息来确定教学内容,课堂内容应当由简单引出复杂,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2•提高实践性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初中计算机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很枯燥,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直接的方式获取知识。3•增加课堂生动性,多采用举例说明由于初屮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思维还没有完全解放,因此教师要利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灵活掌握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实际案例来讲解,使学
7、生能够直接清楚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4•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屮,要为学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利用提问等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投入。提问内容应由简到繁,不断深入,从而循序渐进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并照顾到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总之,在初中生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不断更新对计算机的研究与认识,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创新,以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
8、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引发学牛对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樊泽恒.H本屮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情况调查[J].比较教育研究,2014(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