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随之不同。单纯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可以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把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尤其是体态语(BodyLanguage)的差异现在我来从几方面说一说体态语也就是肢
2、体语言的差异。1手势中国人与英美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意义却不一样。例如,中国人在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Victory),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另外,英美人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表示“吃饱了”,中国人做相同的手势则表示“杀头”。中国人见面时,会握握手(ShakeHands),而英美人多是挥挥手,说"Hello!"。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
3、或希望事情办的成功,左右摆动食指表示"不","你不能",或"那样做不好".把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4道",有些手势是汉文化所特有的。例如,用食指点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2 身势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不同之处。在坐姿上,中国人常常喜欢正襟危坐,尤其是下级在上级面前或学生在教师面前,坐姿态通常比较拘谨,背靠椅子或歪着身子,翘起二郎腿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姿势。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坐姿往往比较随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英美人
4、甚至爱将脚放在桌子上,表示放松和不拘节;而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坐姿极不礼貌,难以接受。在演讲或报告会上,中国演讲者大多是在台上站者或是坐着不动,表情严肃,动作少而拘谨。英语国家的演讲者则不同,他们大多在听众人面前不停地来回走动,动作频繁。推及至课堂,中国教师上课时除板书外,大部分时间是站在讲台的中心位置,举止庄重。英美教师却大不相同,他们习惯于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有的美国教师甚至坐在讲桌上。中国教师有时觉得英美教师过于随便,英美教师则认为中国课堂太沉闷,太呆板。另外,要回答教师质提问时,中国学生与英美学生的身势也不相同。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按要
5、求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问题,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英美学生通常是坐着回答问题。43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汉英文化中共有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然而,目光接触的方式和频率则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直视对方,有时还有意地回避不断的目光接触,以表示谦卑或尊敬。英美人交谈时,双方往往是相互直视,在他们看来,直视对方意味着正直与诚实,而缺乏目光接触则意味着没有兴趣,心不在,或不信任.此外,盯视在英美国家被认为是不合适,甚至是不礼貌的,令人无法忍受的。中国人对被盯视的态度比英美人显得宽容,而且,出于好奇,常常对外国人盯视.这
6、种盯视虽无恶意,却会使对方感到十分别扭。4体触体触是指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传递或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最常见的体触交际行为包括握手和亲吻。除了在亲密无间的时候,他们通常不愿意与别人有身体的接触,即便是无意的碰撞也要表示歉意。公共场所如公共汽车,火车或商店的拥挤或身体的相互碰撞会令他们极感不适,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居住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在相同的情形下,对拥挤和身体碰撞的容忍要远远大于英美人。同理,英美妇女对别人摸摸拍拍或者亲亲她们的孩子感到别扭甚至反感而中国妇女对这类行为通常持接受的态度。对于公开场合的异性这间的拥抱,接吻,中国人基本持否定态度,而英
7、美人则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反,对于同性青年男女之4间手拉手走或勾肩搭背,中国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英美人则会惊讶不已,因为这在英美国家被看作同性恋行为。由此看出,汉英肢体语言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传递信息方式,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同,英美文化中所使用的体态语也需要学习,否则学习者就会在与英美人的交际中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有关知识,这对培养他们对汉英文化中体态语差异的敏感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决不能忽
8、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要通过准确的表达,幽默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