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6777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反思【摘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与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取得的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作深入反思,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反思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这一问题的担忧与反思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大学生物欲增强,精神食粮短缺,信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牛动摇。可喜的是学者积极开展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那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反思性研究。一、
2、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取得的进展(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分析研究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处于什么状况,对这一现状的清楚了解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多数学者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信仰危机现象日渐严重,必须对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杨丽艳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仍然抱有较高的认同度,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高校人学生的主导信仰,但同时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已经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的信仰已经面临着多元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问题。总之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主流意识上是可喜的,但也存在许
3、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二)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的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诸多问题是由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此作了深入剖析。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认为造成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问题既有教育者方曲的原因,也有被教育者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大背景的深层原因。柏林则认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如“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心理膨胀”“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渗透”“大众文化消费的审美扭曲”等。李瑞民则指出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是大学生自身与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4、信仰的对策研究应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者们各抒己见。主要方法对策有:1•师资队伍建设。河北课题组认为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把信仰教育纳入社会系统工程。杨丽艳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柏林强调要重视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2.理论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教育应加大“两课”等理论教学建设。杨丽艳认为,坚定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屮的阵地作用。陈伟指出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多管齐下。2.社会环境
5、的净化。在信仰多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处于求知阶段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众多价值观的影响,因而社会环境的净化有助于信仰教育效果的巩固。柏林从舆论宣传方面认为,应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杨丽艳从网络角度提出进一步开拓网络阵地,努力拓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除此之外,其他学者提出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党团组织建设筹也颇具意义。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问题反思尽管近年来对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研究屮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研究的思路有待修止和转变。从学者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來看,多把大学生马克思
6、主义信仰问题作为一个纯粹理论性和学术性的问题来研究对待,而忽视了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大多数已发表论文是就问题而论问题,多从理论上讲大道理,为说理而说理,忽视实践和应用研究。因此这种研究思路的效用不大,必须进行修正和转变,在重视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多地热衷于实效与应用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待深化与拓宽。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虽然硕果颇丰,但大多是对现象本身表面的研究,缺乏实质性和规律性的研究,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如対坚定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方法对策的研究,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大道理,只不过表达形式不同而已。有些甚至是简单罗列一些条条框框,没有深度分析。再者,研究的
7、内容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学习接受规律的探究,这也是造成研究内容不够深化,研究面不够宽广的重耍原因。因此研究的内容应不断深化与拓展。(三)研究的方法有待创新与发展。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方法也存在着问题。一方面,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宏观层面的研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注意区域、个体的思想状况差异,缺少微观把握。尽管有些研究有所涉及,但仍不够。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相对单调,缺少创新。多数研究是就问题而谈方法,缺乏实地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较少,因而难以客观有效把握问题。即使有问卷调杳的案例研究,但随机性太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