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68636
大小:444.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8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第25卷第11期·1047·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董婷杨文明黄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病区安徽合肥230031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酸、生物膜的脂质氧化及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有关。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亦称HLD的临床表现Wilson病,世界范围发病率约为3/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HL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铜累积部位的不同可约1/90”j,好发于1O~20岁。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
2、现;多于青少年起病,少数可推迟至成传性铜代谢疾病,由Wilson在1912年首次报告而得名。该年期,发病年龄一般在4—50岁。通常年龄较小者多以肝病为系统性疾病,可累及神经系统、肝脏、肾脏、骨骼和血液损害起病,年龄较大者多以神经或精神症状起病。而有神系统等,其中又以基底节和肝脏受累最为严重。如能早期经系统症状者,多已有尚未引起临床症状的肝损害。若未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就可以阻止甚至逆转该病的临床进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展,但该病常常容易被临床医师误诊。我院拥有全世界几1肝损害乎最多的HLD患者,我们通过对各种
3、不同I床表现的HID患者可有一系列严重程度不等的肝受损症状,包括一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力求总结目前HLD的研究进展。过性自限性肝炎、无临床症状的轻度肝功能异常,甚至表现为严重的暴发性肝衰竭。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自身H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免疫性肝炎或有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目前该病的致病基因已明确定位于13q14.3的ATP7B临床症状的脾大。张永红等研究发现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也已被阐明,该基因全长约以肝型多见,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80Kb,含21个外显子及2O个内含子
4、。ATP7B基因主要在高,预后差。我们在临床_[作中也发现近百名2~7岁的以肝脏表达,参与铜的跨膜转运,其作用是在肝细胞内将由肠肝功能损害为表现的HLD患者,此类患者一般无神经精神道吸收入血的铜转运到高尔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症状,经过严格饮食控制及驱铜治疗,有望不出现神经系统铜蓝蛋白,并将体内多余的铜通过胆汁排出体外。目前症状;如果饮食不加以节制,且未正规坚持驱铜治疗,有可ATP7B已发现超过500种基因突变,均位于ATP酶功能区。能症状恶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有报道提示不同的基因突变能预测I临
5、床表型J。出血、肝性脑病。MargheritaSini等研究发现83%的HLD目前认为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患者经过定期的排铜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得到稳定陷,由于P型铜转运ATP酶缺陷,造成肝细胞不能将铜转运改善,提示了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到高尔基体合成铜蓝蛋白,过量的铜在肝细胞聚集造成肝2眼科症状细胞坏死,其所含的铜进入血液,然后沉积在脑、肾、角膜等包括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及向日肝外组织,导致各脏器功能损伤,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各系统葵自内障,二者经治疗均可恢复。
6、K—F环是HLD最重要的受损的表现。其细胞毒性机制可能与过多结合蛋白质和核体征,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l8杨杰,赵朝华,钱亦华,等.血管活性肠肽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26赵秀军,王旭,章为,等.大鼠脊髓半横断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经保护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2):1801~1804VIP的表达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oo7,27:207719ColladoB,Guti6rrez—Ca?asI,Rodrfguez—HencheN,eta1.Vaso-27胡旺平,李雪梅.敲除小鼠血管活性肠肽
7、基因对睡眠的影响.activeintestinalpeptideincrease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expressionandneumendocrinedifferentiationinhumanprostatecanc.28HughesAT,FaheyB,CutlerOJ,CooganAN,PigginsHD.Aberrantga-erLNCaPcells.RegulPept。2004,119(1~2):69~75tingofph
8、oticinputtothesuprachiasmaticcircadianpacemakerofmice20杨杰,宗长宏,赵朝华。等.局部脑缺血后血管活性肠肽促进血管lackingtheVPAC2reeeptor.J.Neurosci.2004:24(14):3522—352629At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