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

ID:5349130

大小:283.3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08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_第1页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_第2页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_第3页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_第4页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沈毅提要“:家”“国”关联是理解“差序格局”宏观建构的关键“,家”“国”之间“移孝作忠”的伦理设计并不能消解“化家为国”的潜在紧张性,直至宋代科举制的完全确立才标志着绅权与皇权相联结的“家”“国”同构真正得以确立起来,但“移孝作忠”的伦理形式背后却是绅权依附于皇权的利益共享机制。其中“,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表面上并不一致,实质上却对巩固皇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中也正暗含了“外儒内法”的文化传统。关键词“:差序格局”“化家为国”诸子均分制嫡长子继承制“移孝作忠”一“、家”

2、“国”关联与“差序格局”“家”“国”关联是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问题,其内在预设了“孝”与“忠”相通包容的伦理联结,是为历史社会学关注传统中国的研究焦点。如李安宅(2005P1931:55)早在《〈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中就指出“:总括来说,中国社会只有两种正式而确定的组织,那就是国与家———即国也不过是家的扩大,家的主是父,国的主是君。忠孝是人的大节,大节有亏,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可惜这样的论述并没有展开深入的具体分析与理论提炼。岳庆平则专著了《中国的家与国》一书,以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证了“家庭与国家模式”的稳固性,他开篇即指出“,这里

3、之所以将家庭与国家并列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两极模式,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最小的一极,而国家与天下、民族、社会等概念的结合使中国传统国家几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同义词,是最大的一极。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与国家尽管范围狭广差别很多,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却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关系”(岳庆平,1990:3)。总的来看,作者持有“家”“国”同构的基本论断,他分别从社会组织、伦理道德、经济因素、法律制度、心理素质、地理环境等六个方155©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

4、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学研究2008.6面进行了阐述,但这种过于全面的探讨难以对“家”“国”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给出精炼的清晰阐释,且历史的动态性特征也被忽略了。着重于本土特色的文化比较研究视角也关注到了“家”“国”关联的结构性特征,如梁漱溟(1987P1949:162-169)即较早认为传统中国的国家观念非常淡漠“,家”或“家族”构成了社会基础,在“天下”观的统领下则构成家国同构或家国合一的社会结构特征。受此种研究思路的指引,梁治平在《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一书中,从法律文化比较的视角着重阐明了中西方“家”与

5、“国”的不同结构状态及其后果。他提出,西方文化早期“家”与“国”之间的界限就是明晰的,从而构成了古罗马公法与私法差别的基础;但在中国文化早期,自周以来却只能看到某种包罗万象的单一规范,即联结家国于一的“礼”。进言之“,家”与“国”的分离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西方社会私域与公域分立的基础,公域或者说公共领域亦即“家”与“国”之外的“市民社会”;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或者说家国一体则消除了“市民社会”出现的可能性(梁治平,1991:6-32)。就此理论逻辑出发,家国同构与家国分离的抽象比较在根本上是要突出中西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差异,其暗含的价值取向仍是以西方“

6、国家P社会”相分离的结构性特征为目标指南,认为“家”“国”同构的紧密联结正是传统中国难以生成近代西方“市民社会”的缘由。与文化比较的视角不同,冯友兰先生在《新事论》中专辟《说家国》一文,从社会发展观的视角出发区分了“生产家庭化底文化”与“生产社会化底文化”,亦即认为传统中国之所以特别重视家庭关系与伦理,盖是由于农业文明生产的需要。但他恰恰又从中国特有的历史情境出发指出“:旧日所谓国者,实则还是家。皇帝之皇家,即是国,国即是皇帝之皇家,所谓家天下者是也”(冯友兰,1940:68)。该论述不仅暗含了“家”与“国”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倾向于认为“国”与“天下

7、”是基本等同的,所谓“家”“国”合一也是由于“国”(亦即“天下”)为帝王之“家”所有“,国”在本质上是以皇家宗祧作为内涵的“,家”“国”合一某种意义上亦是“家天下”。尽管此种对“家”“国”关联的解读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做展开论述,但已然涉及到“己”与“天下”这样的传统概念,进而若从帝王自身出发“,己”“、家”“、国”“、天下”四者之间似乎就顺理成章地构成了内在一致的连续统。随后,冯友兰在同书《原忠孝》一文中,对“家”“国”关联的阐释进一步突破了皇家范畴,即关注到了一般意义上区别于皇家之“国”的文臣武将之“家”,并暗示了由于“家”“国”之间的潜在156©1

8、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