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0454
大小:174.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试论解构主义翻译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卷第2期职教研究2010年6月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45-试论解构主义翻译观贾和平(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摘要: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研究,强调消解传统的翻译忠实观,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这对传统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当代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翻译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对于解构主义翻译观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能过度追捧,我们在看到其进步性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我
2、们的翻译研究有所帮助。关健词: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观;进步性;局限性;翻译研究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20世纪60年代原有的系统,突破封闭的结构,排除中心和本原,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然后让这些原有的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结合,是[2]义思潮,解构主义发轫与对结构主义的“不满,他们交叉重叠从而产生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1]失望,及至否定,反叛”(朱立元,1997);在德里达看来,二元对立结构是僵化的,其其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里达(Jacques严格分界是人为的假设,是不存在的。概而言之,Derrida)。解构主义思想的
3、核心是“逻各斯中心主德里达结构的目标就是要颠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它认为语言表达之前先有明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的读解传统,“在一确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解构个特定的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颠倒过来,通过主义者有一个超然决定符号的意义,成为意义的一种双重姿态,双重文字,来在实践中颠覆经典[3]根据或核心,并力求对这个结构做出客观描述。的二元对立命题,全面转换这个系统。”结构主义思想用于翻译研究形成了传统的翻译观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引入翻译理论中给翻译研念,即“意义存在原文之先”、“语言只是表达意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4、开拓了翻译研究的义的工具”、“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译者的中新视野。解构学派的反传统观念(反结构主义)[4]心任务是等值地再现原文”。这些观点正是基于结无疑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构主义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的思维下产生的,究尝试探讨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得与失,以期能够更其根本也正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真实反映。好地将这一理论用于翻译研究,并更好地认识译德里达在80年代末期陆续在他的三本文集《论书事活动。写学》(ofGrammatology)、《书写与差异》一、解构主义翻译观(WritingandDifference)和《言语与现象》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理论
5、根基是以德里达为首(SpeechandPhenomena)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解构所倡导的西方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主义哲学。他主张的核心就是“解构”,要“突破为,结构主义关照下的语言是一个静止与封闭的作者简介:贾和平(1980—),男,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职教研究Vol.2,NO.2-46-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Jun.2010系统,是机械式的符号规律,而在实际翻译中,1.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人们接触和处理的却是活的语言,是言语,是有对立关系。不
6、同的主体和不同的语境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看来,原作者和译者、独具一格之处在于: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原文原文和译文总处在等级和对立状态;前者总被认就无法存在,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由为是第一性的、主导的,而后者则是第二性的、原文所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次要的,后者只能屈从于前者。这些观点显然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原文与译基于西方哲学的传统“二元对立逻辑”,这正是德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关系;翻译应尽量表现语言里达要反对和解构的。在他看来,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差异性,一篇译文的价值取决于它对语言概念与现象,理智与情感
7、,中心与边缘等等之间差异的反映程度。的二元对立并非像传统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确定解构主义者提出了涉及翻译的一些根本问题:的、非此即彼的,而是不确定的、亦此亦彼的。能否从理论上采取逆向思维,假定原作依赖于译解构主义翻译观否认原文与译文的对立区分,否作?是否可以假定,没有译作,原作便不存在,认了原作者与译者的等级凌驾,而认为两者之间原作的生命不在其自身的性质,而在于译作中所是一种平等互补关系,是一种“共生”(symbiosis)包含的性质?如果文本的意义不是由原文决定;的关系。正是凭着“亦此亦彼”的新逻辑,解构[5]而是由译文决定呢?德里达在其《写作与差主义翻译观
8、将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救了异》一文中利用文字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