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

ID:53026572

大小:364.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4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_第1页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_第2页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_第3页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_第4页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欣赏的基础范畴(三):意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栏}古典的基础范畴(三):孙绍振可忽略的是,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比如,李白有一首很简单的乐府诗《静夜思》:/I、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间的有机结构。例如,“桂花”“春山”“月出”“山一线教师对此一望而知的经典诗作,几乎无法鸟”“时鸣”“春涧”本来是分散的,之所以能够统一分析出其中的妙处来。其实只要按意脉之动,就为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其中有一种意的脉络。不难迎刃而解。全诗的关键词乃第二句“疑是地在古典抒情经典中,意就是情,情的特点就是上霜”中的“疑

2、”:床前月光这么亮,但心有所“疑”,动,故汉语有动情、感动、触动、心动之说;情不是是月光还是霜光?这里有个因果关系,因有所疑,静止的,而是变动的,故《诗大序》日“情动于中”,乃举头望明月,意在确定究竟是月光还是霜光。相反,则是无动于衷。情感要动,而且要在动中把如果不是抒情,而是理性思维逻辑,举头而望的结意象贯穿起来,统一为有机的结构(这就是意境),果,无非“原来都是霜”,或者“原来是月光”。那就在古典诗话中,叫作“意绪”或“意脉”。n在中国古不是诗了,为什么呢?这是理性因果性逻辑。这典诗歌中,表层意象往往一望而知,而深层的意很首诗之所以成为诗,就是因为它不

3、按照理性的逻容易被掩盖,被忽略,被遮蔽。在意象与意象之间辑,而是按照情感的逻辑。看到月亮这个表示家的情意脉络则比之意象更为隐秘,故更不容易全庭团圆的意象,原来的目的忘记了,潜意识里的乡面梳理。一些教师分析古典诗歌,言不及义,往往愁被唤醒了,头就低下了。这说明,乡愁是多么深在于得象忘意,即使偶尔得意,也是片断之意,而沉而且敏感。在有意无意间,它都会被触动,把原非贯穿整体之意脉。来的思路打断,意脉发生转折。类似的还有杜牧得象忘意的毛病很普遍,原因在于:象是表的《清明》:层、显性的,而意脉是深层、隐性的,在文学上是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直接连贯的,潜

4、在于空白之中,对一般读者来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往往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细雨纷纷,让行人心生焦虑。绵绵不断的细专v0,岳n白nlsheI栏建2015.07yvvjsxkt@l63corn雨,焦虑到接近“断魂”的程度。借问酒家何处,可它看得比乱花迷人更精彩。导致这个骑在马上能是要休息避雨。牧童遥指杏花村,虽然是“遥(或者牵着马)的人,宁愿不骑马,在白沙堤上行指”——酒家在远处,但是,那杏花村的鲜明色彩走,和大地与浅草相亲。这个贯穿首尾的意脉完和雨纷纷的阴暗形成对比,使行人不由眼前一亮,整心理出来了,草比花更可爱的情感特殊性也就心情为之一振。这就是

5、意脉的瞬间的转折,也就一目了然。是情绪的遽然转换。有时,意脉的转换不是隐藏意象与意象之间从字面上看有时有联系(如流在单纯的意象背后,而是在比较丰富的意象群落水对),但没有联系的更多,这是由于近体诗对于之中,这就是方东树所说“错综变化不见迹,及寻句中和句间联接虚词的省略。意象有如水中之其意绪,又莫不有归宿”。例如自居易的《钱塘岛,存在于若隐若现的空白之中。就在这些空白湖春行》:中,象断意连,潜藏着情致的脉络,这就是意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意脉贯通,达到某种整体性,使整首诗有机统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远近相对,息息相通,不可句摘,增

6、一字则太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多,减一字则太少,构成中国古典诗论所津津乐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境”。人们往往把注意力仅仅聚焦在“几处早莺争暖意境美既有整体的美,也有意象群落的空白中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意脉潜在之美。意在境中,情景交融,融情人景,没马蹄”的美好景观上。如此美好的春色,如此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司空图所说:“‘诗家之彩的语言,感染力太强。尤其是“乱花渐欲迷人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眼”,并不需要太高的修养,就能感到视觉形象的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7、,[]冲击力,然而,满足于此就是满足于象,而失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潜在的隐性的言外之意。其实,这里更精彩的应该是“浅草才能没马意,意境的精彩往往在语言是不可穷尽的空白中。蹄”。用我提倡的还原法揭示矛盾:本来,春天一意脉是隐性的,意境是潜在的,风格常常是婉般先是“江南草长”,然后才是“杂花生树”,通常是约、含蓄的,直接抒发豪情壮志不属于意境。不管草先茂盛,然后才是花开,此处却是花已经开得《离骚》还是唐诗中的歌行体,大量的直接抒情都“迷人眼”了,而草才仅仅淹没马蹄。分析到这里,不能以意境取胜,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强烈的感固然进入比较深的层次了,但还仅

8、仅限于象。在情的自然流泻”一样全是显性的。直接抒情和意象的更深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