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

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

ID:51214615

大小:264.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1

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_第1页
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_第2页
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7卷第2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1.7,No.22014年4月JournalofQingyuanPolytechnicApr.2014喾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贝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三)马轶影(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71)摘要: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国诗歌”为文本形式,以“q-国诗学”为理论系统,以“诗性智慧”为哲学基础的一种诗性文化形态。“诗魂”即“国魂”。这是我们学习、理解古典诗歌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关键词:古

2、典诗歌;历史文化系统;诗性文化;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96(2014)02-0115-03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教者还应该有一个整体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弗洛伊德认为:在“精神历程观念,有一个历史观念才行.即应将古典诗歌放在中中,一旦形成了东西就不再消失;在某种程度上,一切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清楚地都保存了下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假如当恢复倒退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诗歌是文学,也是文化的足够的程度时,它还会出现。”(《文明及其缺憾》)故而具体体现。而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诗性文化,我们应该多注重对

3、中华民族“原始思维”特殊性格诗魂即国魂。“诗者,天地之心也。”(《诗纬》)和特殊结构的探究,从而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大利著名美学家维柯于《新科学》一书中贯穿着本体。一个基本的思想,即:一种东西的本性就是它的起源。维柯在《新科学》中指出,原始人由于推理能力弱、西方19世纪的人类学家们,在对人类文化遗址的田野想象能力强,所以都是用“诗性文字”说话的诗人。因考古中,也深感维柯这种思想有其合理性。他们认为:此,《荷马史诗》的真正作者并非肓诗人荷,而是荷马“一切都继续存在着,唯有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个事物时代所有的人。维柯把原始人的思维和精神方式称为的起源决定了它的本质。

4、”(【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诗性智慧”,并提出古代各民族都是以“诗性智慧”的学人类学》)这种思想虽不周全,但却能启迪我们如何方式创造了最初的文化模式。所以,人类的古代文化去分析研究某一个事物,仍不失为我们把握一个事物或原始文化,大都是一种用诗性智慧创造出来的诗性时最得力的一种方法。文化。因此,人类的这段历史也被维柯认为是“诗性历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考察中国文化的本质,我们就史”。由此,可对世界早期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大致推演会发现:中国文化从它的萌发起源直至后来的发展变出这样一个原则:涛性智慧是早期各民族诗性文化的化,一切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于基因库

5、‘中国有《诗经》,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印度有其起源处就已经被决定了。换句话说,早在中华民族《梨俱吠陀》等),而诗性文化则是诗性智慧的历史展的童年时期,在其心灵深处就已然形成了一个强固有开。而在这个展开的过程中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力、仿佛天性般的诗情结。其亚细亚式的社会结构,故能得以全面、独地延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中国文化的精和发展起来。神历程,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或被人类学家中国上古时代与政治、经济、祭祀等紧密联系在一称之为“原始思维”的内涵中,寻找到诗的元素。20世起的诗性文化,是使人类原初的诗性智慧在中华民族收稿日期:2013-12-26

6、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研项目“文化经典导读类通识课程群的建设思路研究”(编号:2012342o作者简介:马轶影(1954_),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1】5第2期马轶影中华历史文化系统之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对中围卉典涛歌教学的思考(『t)总第34期得以保存、延续的最重要的社会条件。而在古希腊,尽氏》)这里,他是把诗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文化功能的精管也曾有过十分壮丽的奥林匹斯神话世界,但在经过神方式,而绝非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文学形式的诗休。了“智慧即美德”的苏格拉底时代后便异常悲壮地消孔子要表明的是:不是不学诗歌,人就变成哑巴了,而失了。明丽的阳

7、光,健康的情欲,诗性的崇高,日益被是说如果不能掌握“诗”的秘密,就不可能在政治、外交一种矫情的、疲惫的、世俗的生活所淹没和遮蔽。而古等场合正确、完整地表达闩己的需要与愿望。再如:代中国,文化变异远没有像古希腊那样严重;诗性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慧不仅没有受到来自科学和理性的挑战,旺盛的想象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这里强凋的还是“诗”的力不仅没有受到知性的改造,诗性文化不仅没有受到文化本体或人生社会功能。而事实上,先秦时的人们文明进程的摧残,反而由华夏先民以异样的热情充分很少把诗看作纯文学的,这正是中国诗性义化的必然肯定与接受

8、下来,先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