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

ID:32337651

大小:52.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3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_第1页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_第2页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_第3页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_第4页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我们都知道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意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构成。有机结构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故意象之美不等于意境之美。光是某个意象内涵精致,只是局部的美,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整体和谐。意象之美离开了整体,不但可能支离破碎,而且可能破坏整体和谐。苦吟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失在于满足于个别句子精彩,与其它诗句缺乏内在融通。贾岛著名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固然精致,但是,和接下去的“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就显得不够统一

2、。原因在于,前后意象在情致上不统一。“过桥分野色”中的“过桥”是动态,视野很广阔,与“鸟宿池树,僧推月门”之宁静归来不但缺乏联系,而且相互矛盾。至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则完全是不准备付诸实践的直白,与此前个体的宁静默会的意味也不一致。经典诗作,往往在这方面经得起推敲,原因在于,在意象群落之间,表面上意象若断若续,实质上有潜在的“意脉”,故象断意连,高度统一,构成中国古典诗论所津津乐道的“意境”。意境美的特点就是:第一,整体的美;第二,含蓄的美,意在境中,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司空图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3、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意脉·意境篇我们都知道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意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构成。有机结构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故意象之美不等于意境之美。光是某个意象内涵精致,只是局部的美,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整体和谐。意象之美离开了整体,不但可能支离破碎,而且可能破坏整体和谐。苦吟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失在于满足于个别句子精彩,与其它诗句缺乏内在融通。贾岛著名的诗句“鸟宿

4、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固然精致,但是,和接下去的“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就显得不够统一。原因在于,前后意象在情致上不统一。“过桥分野色”中的“过桥”是动态,视野很广阔,与“鸟宿池树,僧推月门”之宁静归来不但缺乏联系,而且相互矛盾。至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则完全是不准备付诸实践的直白,与此前个体的宁静默会的意味也不一致。经典诗作,往往在这方面经得起推敲,原因在于,在意象群落之间,表面上意象若断若续,实质上有潜在的“意脉”,故象断意连,高度统一,构成中国古典诗论所津津乐道的“意境”。意境美的特点就是:第一,整体的美;第二,含蓄的

5、美,意在境中,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司空图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潜在的隐性的言外之意,意境的精彩往往存在于语言不可穷尽的空白中。意脉是隐性的,意境是潜在的,风格是婉约的,直接抒发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属于意境。不管是《离骚》那样的直接抒情,还是政治抒情,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像唐诗中的歌行体,大量的直接抒情,都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同调,不以意境的潜在性取胜,不属于意境

6、范畴。意境以潜隐、和谐统一为特点,其表现形态是多样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至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有统一的情感脉络贯穿其间。有了统一的意脉,意象群落就成为一种有机的结构,意脉贯穿首尾,意象与意象具有某种线性的相关性,在性质和量度上精密地相应,以开合、正反、因果的逻辑构成完整的统一体。意象与意象之间内在情致的脉络,隐秘而深邃,古典诗歌分析之所以有难度,就因为其潜隐性。绝句最擅长于表现诗人情绪的瞬间转换,但是,这种转换的意脉乃是在文字以外的,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凭直觉判断,

7、一望而知,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最精彩,因为这个比喻出奇制胜,属于朱自清先生所提出的“远取譬”。远取,相对于近取,这里是双重的远。第一,是叶子比花红,第二,是秋叶比春花艳,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远,而且是心理上的远。从心理上来说,越远越新颖,双重的远取,构成双重的新异,触动读者的审美惊异。但是,光是分析到此,还只是意象之美。其分析的难度在于,以局部为索引,总括整体。如果没有前面三句的铺垫,则此首诗还是构不成整体的意境。开头两句:“远上寒山,白云生处”,意象都是大远景,情感随目光向远处延伸,越是遥远,越是有凝神观照之美,而后面两句,恰恰相反。

8、转折点在第三句,本来是一边行车一边从容观赏,突然车子停了下来,也就是停止了远方白云深处的凝神,转向近处——车边、身边的枫林。视线的转移,显示枫林之美超过了远方白云深处之美,心灵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