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孕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第1期不孕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刘立公 顾 杰 杨韵华摘要: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不孕证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古人多取小腹部的任脉穴、下肢部足三阴经穴和下背部肾俞等穴。临床多用灸法,包括隔物灸,也可运用针刺与外敷疗法。关键词:不孕证 古医籍 针灸治疗特点 不孕证由多种原因所导致,而针灸所能治疗的第二、第三、第五位,常用穴为涌泉、然谷、照海;三阴不孕证,只是功能性不孕证中的一部分,对于器质性交、商丘;阴廉。病变以及其他的功能性病变者,尚须结合其他方法选取膀胱经穴:《素问·长刺节论》曰:“迫藏刺进行治疗。笔
2、者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背”,即刺激膀胱经的背部穴可治内脏病;现代医学治疗不孕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认为,腰1~2发出的交感神经下行分成卵巢神经丛涉及文献88条(其中明确为男子不育者2条,其余和骶前神经丛,而骶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加入骨多为女子不孕),穴位42个,总计140穴次。盆神经丛,这些神经丛支配影响盆腔内生殖器的活常用穴位及其穴次为:中极17、关元12、石门8、动,因此腰骶部穴可治疗本证。统计结果显示,膀胱三阴交7、阴廉7、神阙7、肾俞6、商丘5、阴交5、水经为13穴次,占各经穴次的第四位,常用穴为肾俞、道4、涌泉4、然谷4、曲骨4、照海3。常用
3、经络及其穴白环俞、上 。次为:任脉55、肾经22、脾经13、膀胱经13、肝经9、分部取穴特点胃经8。常用部位及其穴次为:小腹75、腿阴20、足阴18、下背13、上腹5。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33、多取小腹部穴:因为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均位针10(包括补2、泻2)、外敷10。对文献及其统计结于小腹,故治疗本证多取该部穴,共计75穴次,占各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有以下特点。部穴次之首,常用穴即为该部之任脉穴,如《医心方》载:“治无子法:灸中极穴”;《千金要方》云:“妇人绝循经取穴特点嗣不生,胞门闭塞,灸关元三十壮,报之”;《甲乙经》多取任脉穴:《灵枢·五音五味》云:任脉“起
4、于曰:“绝子,灸脐中,令有子”;《百证赋》道:“无子搜阴胞中”;杨玄操注《难经》曰:“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交、石关之乡”。养之本”,因此任脉主持人之胞胎以及生殖功能,可古人也取小腹部的非任脉穴及经外奇穴,如《千治不孕证。统计结果显示,任脉为55穴次,占各经穴金要方》曰:“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次之首,常用穴为中极、关元、石门、神阙、阴交、曲寸,各百壮”;《针灸大成》云:“子宫:二穴,在中极两骨。旁各开三寸,针二寸,灸二七壮,治妇人久无子嗣。”常取足三阴经穴:足三阴经循行经小腹,通过中关于石门一穴历来有“针灸绝孕”之说,此说起极、关元的交会关系,与任脉相连;肾脏产生的物质
5、于《甲乙经·卷三》:“石门: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天癸”,与生殖功能相关;肝经循行环阴器,因此足幸使人绝子。”其后唐代《千金要方·卷三十》和《千三阴经也与人之生殖功能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肾、金翼方·卷二十六》也云:石门“忌灸绝孕”;“针关元脾、肝三经分别为22、13、9穴次,分别占各经穴次的主妇人无子,针石门则终身绝嗣”。此后历代则随之—14—中医文献杂志1而云“针灸绝孕”,似成定论。现代亦有人报道,针向。灸石门可使子宫产生明显的移位,故有避孕作用。然针法灸法特点而《甲乙经》中又有取石门穴治疗不孕证的记载:“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痒,刺石门。”《千金翼方·卷艾灸以通阳:因为本证
6、以寒证、虚证、瘀证为多,二十六》亦云:“石门:崩中断绪,日灸二七至一百故治疗以灸法为多,以求温阳祛寒,补虚散瘀之效。壮。”宋代《太平圣惠方》也说:“绝子,灸脐下二寸三艾灸共涉及文献30条,穴位20个,总计46穴次,占寸间,动脉中三壮。”(此为奇穴,与石门相近)明代诸法之首。最常用的穴位为中极,共8穴次,其次为《循经考穴编》则言:“石门:久闭精不孕者,灸之又能神阙、关元、水道、阴廉等。这些穴位中的多数位于小使宣通而有孕也。”这些论述与“针灸绝孕”相左,因腹部,如《灸法秘传》曰:“女子不孕:当灸中极为要”;此关于石门穴“针灸绝孕”的问题,在文献中众说不《类经图翼》载:“神阙:妇人血冷不
7、受胎者,灸此永不一,尚无定论,而在临床实践中也须重复验证,故目脱胎”;又曰:治“不孕”,灸关元“七壮至百壮,或三百前还不能得出最后结论。壮”。这些记载又显示,治疗本证灸量要大,甚至要达常取下肢阴面穴:因为本证多取足三阴经穴,因数百壮,少则不能起效。此下肢阴面穴次较高,共计38穴次,其中腿阴面为古代也有灸下肢阴面及下背部穴者,如上述“下20穴次,足阴面为18穴次,分别占各部穴次的第肢阴面穴”中《类经图翼》灸阴廉。又如《循经考穴编》二、第三位。常用穴位是三阴交、阴廉、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