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中毒致死1例分析.doc

CO中毒致死1例分析.doc

ID:52838939

大小:5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CO中毒致死1例分析.doc_第1页
CO中毒致死1例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CO中毒致死1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O中毒致死1例分析【关键词】co中毒Analysisofacasediedofcarbonmonoxidepoisoning.LINDang-qi,LUOYu-tian.(Yuxi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Yuxi653100,Yunnan,P.R.China)2005年10M4H,玉溪市卫生监督所接到通海卫生监督所报告,该具某综合厂1名职工因一气化碳(CO)中毒致死。事故发生后,该县监督所及该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汇同玉溪市疾病控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到事故发生现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分

2、析如下。1事故发生经过2005年10月3口中午3点30分该厂对填好料的高炉点火炼铁,16时31分撤风机,化铁水。该综合厂修炉工王某,男性,31岁,和另一名修炉工李某在操作过程中(其工作岗位对炼铁冲天炉通风眼),李某自觉头晕、头痛伴恶心、胸闷,自认为是身体不适,脱离了工作岗位,到车间外休息,未发生事故。王某无自觉症状继续工作,16吋40分王某昏迷倒在工作岗位上,意识丧失,被工友发现后抬出车间,随即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医院诊断为CO急性中毒死亡。2现场调查2」基本情况该综合厂为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是各种铸件的生产加工。该厂2004年3月15口动工建

3、造2座10T联体炼铁冲天炉,2005年9月18日建成点火试炉,2d开一炉,从9月24日每天开-炉,处于试生产期间。车间是大开间封闭顶建筑,高约llm3墙体底层是砖,上层玻璃封闭,两座冲天炉置于车间止中。炉子南面是高约5m的炉子供风系统,离炉约4m,供风系统外侧是封闭墙体。墙体两侧为宽约5m的出入口。王某于10月3日中午3点接班,工作岗位位于渣口及风眼处,离地约1.5m。2.2监测结果利用COJ型煤气检测报警仪対现场的CO浓度进行了监测。仪器测量范围是0〜2000ppm,折算0〜2500mg/m3。本次监测共测5个点,监测结果为,渣【1:162.5m妙m3;

4、炉底:137.5mg/m3;工作位:1037.5mg/m3风眼:1050mg/m3;离炉8m:9.6mg/m3。前4个点的CO监测结果远超出国家标准MAC30mg/m3[1],王某工作岗位超国家标准34.5倍。离炉8m点在允许范围内。3讨论该事故死者职业接触史明确,事故现场调杳及监测结果均支持急性CO中毒致死诊断。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和职工对该厂的职业有害因素不了解,缺乏相关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该车间CO局部浓度过高。通过这次事故的调杳,今后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对生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安全监督,

5、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金业建盖前必须做好安全预评价。②对职工及企业领导进行与本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相关的卫生知识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白我保护意识。开展自救和互救训练。③生产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经帘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和监视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尽可能设置危险报警装置。④就业前排除行业禁忌人员,各种中枢神经和周闌神经器质性疾患以及器质性心血管疾患人员不得从事该行业。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对从事一氧化碳作业人员应每1〜3年进行一次监护性体检,项目包括详细的内科、神经科及心电图等检杳。⑥进入有一氧化

6、碳逸出而又通风不良的场所之前,应证实安全后方可工作,绝对禁止单独进入高浓度区,对可能发生中毒事故场所,应根据标准划分各类危险区,以采取预防措施。凡进入危险工作区时,须佩戴合宜的防毒器材。接触co的匸人不应该在车间内安排其它非生产性活动,进入危险区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予以适当休息。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002I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作者单位: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玉溪653100.作者:林党渠,罗玉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