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

ID:5264349

大小:466.3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07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1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2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3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4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3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谢成名北京大学中文系提要“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本文结合留学生的偏误,立足于“刚”和“刚才”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首先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基础,指出“刚才”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而“刚”没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一种时间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语料库中大量例句的分析,考察了“刚”和“刚才”与体助词“了”的共现情况,分析了“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可接受程度低的原因,并从认知规律

2、上对上述现象做出了解释。关键词“刚”“刚才”“了”语义范畴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关于这两个词,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它们语法性质的辨析(冯成林,1981)和句法位置的描写上(周晓冰,1993),也有一部分学者从汉语教学的角度考察它们用法上的差异,考察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处于状语位置的“刚才”和“刚”进行辨析,指出“刚才”表示的时间客观性强,时量较小,“刚”表示的时间主观性强,时量可大可小(周小兵,1987;聂建军、尚秀妍,199

3、8);2)对“刚”和“刚才”与时体成分的共现情况进行考察,指出“刚才”与体标记的共现比较自由,而“刚”一般不和体标记“了”共现(周晓冰,1993;聂建军、尚秀妍,1998)。为了了解留学生使用这两个词的实际情况,我们考察了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共搜索出包含时间副词“刚”的句子403句,包含“刚才”的句子75句,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鉴定,得到包含“刚”的偏误句34句,包含“刚才”的偏误句23句。①并归纳出以下三种最典型的偏误:(一)“刚”和“刚才”的混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应该用“刚”的位置用“刚才”来替

4、代,这样3本文是在张旺熹教授的课上受到启发,在导师崔希亮教授和袁毓林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修改过程中吸收了《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得到了蔡淑美、路明洁和罗丹等同学的帮助,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①如果句中包含与这两个词无关的偏误,不算“刚”和“刚才”的偏误句。如“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跟这个不习惯”,这样的句子不算“刚”和“刚才”的偏误句。38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的偏误共11例。如:(1)我刚才来中国的时候,说汉语一句话也不会说。(2)我两个人刚才下飞机,很累,很

5、饿,也很着急。(二)“刚”和“刚才”与体助词“了”的共现偏误,主要指包含“刚”的句子中“了”的不适当显现和包含“刚才”的句子中“了”的不适当隐含。如:(3)割稻子的晚上哥哥仔细想一想,“弟弟刚成家了,因此生活费很多。”(4)我们明白了船刚才在暗礁上搁浅。前一句“弟弟刚成家了”,“了”不需要;后一句应该在动词“搁浅”后面加“了”。(三)“刚+VP+后/之后/以后”结构偏误(下表将其称为“方位结构偏误句”)。如:(5)?不过战争刚结束后,他被中国军抓起来。(“?”表示句子的可接受程度不高)(6)?刚到中国

6、以后,我有很多得办的手续。各类偏误的分布情况见下表:偏误句混用偏误句与“了”共现偏误句方位结构偏误句其他偏误句共计“刚才”句1160623“刚”句11612534以上三种类型的偏误,第三种前人研究没有提及,前两种虽然有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并做出了一些分析和解释,但是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1)研究者虽然注意到了状语位置上“刚”和“刚才”的主观性程度和表示时量大小的不同,但是没有对它们何以不同做出解释;2)研究者普遍认为“刚”跟体助词“了”共现不自由,但是没有区分词尾“了”和句尾“了”,也没有

7、结合“刚”修饰的动词的内部语义特征去具体地考察“了”的隐现情况。本文认为“刚”和“刚才”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语法表现是由它们所属的不同语义范畴决定的,并以此为纲来解释“刚才”“刚”与“了”共现的不同情况,以及“刚”一般不出现在“刚+VP+方位词语”结构中的原因。二从语义范畴看“刚”和“刚才”的区别从上文所引的例(1)(2)可以看出,留学生之所以出现偏误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刚”和“刚才”的句法位置不清楚,而是因为对“刚才”的语义没有理解透彻。如果将例(1)改成一个时间跨度小的事件,如“来宿舍”,将句子说

8、成“我刚才来你宿舍的时候,你不在”,则句子可以成立。例(2)之所以看成是“刚才”和“刚”的混用偏误是因为根据语境,作者是在追忆一件事情,如果改成现场报道,“?我们两个人刚才下了飞机,现在很累、很饿,也很着急”②则句子的可接受性程度要高一些。那么为什么时间跨度大的事件不能用“刚才”呢?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刚”的释义为“表示发生在不久前”;“刚才”的释义为“指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在它们的释义里,都有表示短时的义素“不久”,那么为什么“刚”可以用于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