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

ID:52475320

大小: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8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_第1页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_第2页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_第3页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_第4页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摘要:欲辨证准确,应在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以症为据,辨别证素,整合成证名的思维规律。症状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症状。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客观,是准确辨证的基础。关键词:辨证;证候;症状;证素;规范化;诊断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813-02“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症状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准确与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不辨证

2、、不会辨证、辨证不准、辨证结论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存在。临床辨证必须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不断积累经验,而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客观,是准确辨证的基础。1症状证候证素辨证等概念现在所说的证、症、症状等都是由古代的“❷”字演变而来,“越”字的本义为证据、证验,主要指病变的现象,也指病变的本质。现在约定: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现阶段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病理本质所作的概括。“证”实际上包括“证候”、“证素”和“证名”。“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体征及有关病理信息的总和。“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呜、胸闷、腹胀等

3、。"体征”是指客观能观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呜、大便腥臭、舌绛、苔黄、脉浮数等。症状和体征也可合称为“症”,都属于证候,即证候为证的外候,如里实热证的证候有发热、汗出、口渴、小便短黄、面赤、舌红、苔黄、脉洪数等。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辨别,而确定的病理本质,如表、心、肝等病位,痰、气滞、寒等病性,称为“证素”。由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而归纳成的完整诊断,应称为“证名”,如肝胆湿热证、脾肾阳虚证等。2中医获取病理信息的特色辨证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诊断思维方法,中医诊法建立了从症、神、色、形、态、声、脉、舌等多个维度的“象”,来获取内脏生理和病理信息的四

4、诊方法,以求达到对机体的全面系统观察。西医诊病强调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依靠有特异性的精确资料作为判断的根据,而对反映机体整体状况的主观感觉、一般病情资料重视不够,不注重综合分析。比如时令节气,气候环境,情志状态,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失眠眩晕,胸闷腹胀,饮食,口味,食欲,大便的干稀秘泻,的浮沉滑涩等,这些都不是精确指标,西医认为对诊病诊断无特殊价值,因而一般未将其作为病情资料,更不会对恶寒的新久、轻重,是四肢凉或是全身冷,恶寒与发热的轻重及关系等进行研究。而中医则认为这些都可能是辨别寒热虚实、痰湿瘀滞等的依据,如气候干燥多导致外燥,环境潮湿容易产生湿邪

5、,恶寒重发热轻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属表热证。小便的清黄长短,色的红白紫暗,舌苔的润燥厚薄,脉象辨证是“以症为据”。为了寻找、掌握辨证诊断的依据,中医学特别注意自觉症状的发现与辨别,如仔细区分疼痛的性质,有胀痛、刺痛、闷痛、隐痛、空痛、酸痛、灼痛、冷痛、喜按、拒按等,这些对辨别病情的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等,具有重要意义。自觉手足心发热提示阴虚内热;气下坠感、时常呵欠,是气虚清阳不升的指征;外感新病的有汗或无汗是辨别表疏与表实的关键;耳暴呜按之尤甚者属实,经常耳鸣按之减轻者属虚;痰色的白、黄、绿等,对于辨别病性的寒热有一定的意义。这些往往是西医诊断

6、所忽略,却是中医辨证的重要资料。3正确认识和理解症状特征“辨证”首先是要“识症”,即医生首先必须对每个症状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症状的确认本身就是一种辨证。如能确定该病情表现属于壮热、五心烦热,或者是盗汗、自汗,或为消谷善饥,大便澹结不调,五更泄,循衣摸床,苔黄腻,脉涩等,则其辨证可以分别提示有属于阳明经证(气分证)、阴虚内热、阳气虚、胃火、肝郁脾虚、脾肾阳虚、邪人心包、湿热、血瘀等的可能。教材等书本中对每个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一般都有论述,如约定不欲食,又称食欲不振、纳谷不香,是指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的表现,常提示脾胃气虚;纳呆恶食是

7、指无饥饿、无要求进食之感,可食可不食,甚至厌恶进食,多见于食滞胃肠的患者。若将新患病而进食减少,理解为食欲不振;而将久不欲食、进食量少,称为纳呆恶食;面色的淡白、自光白、苍白不辨,随意乱用;本来是淡红舌、薄白苔,而随便写上舌红、苔白;甚至有将暖气(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长而缓的声音)称为呃逆者。这些都是症状辨识的错误,势必影响辨证的准确性。通过辨识症状,可以达到"审症求因"的目的。每个症状的辨证意义,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在中医著作中已经明确。若医生对症状都不能正确认识,便谈不上辨证。如有人说“往来寒热”一症从未见到过,那就说明他从未诊治过少阳病证、

8、从未用过小柴胡汤,即使用过也不是据辨证而论治。若对头项强痛、里急后重、脫嘈杂、夜热早凉、汗出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