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82463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7
《舒血宁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舒血宁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潘瑞(沈阳铁路医疗保险中心辽宁沈阳110005)【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给予舒血宁联合硫辛酸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硫辛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足背血流动力学,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P<0.05)改善,在足背血流动力学,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舒血宁联合硫辛酸治疗更可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关键词】舒血宁硫辛酸糖尿病足【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33-0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牛于病程长,病情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治疗花费大,预后差,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在下肢神经缺血性病变中,神经缺血足背发凉,脉搏消失,伴灌注减少的足,几乎都有神经病变,从而导致缺血性溃疡的发牛。当存在感染或组织灌注明显减少,神经缺血足会发牛为坏死,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基于此进行了舒血宁联合硫辛酸在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1.
3、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有80例糖尿病足患者,女43例,年龄49—78岁;男37例,年龄50—80岁。全部患者病程5—20年,糖尿病足病程1—6年,均符合WHO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治疗组40例(其中I级12例,II级10例,III级8例,IV级10例),对照组40例(其中I级11例,II级12例,III级10例,IV级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饮食控制,使用胰岛素控制,给予减压治疗及局部处理等)。控制空腹血糖6.0m
4、mol/L,餐后2h血糖ll.Ommol/L以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将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组患者均给予硫辛酸0.6g,每日1日,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1.3观察指标:①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②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③肌电图示感觉传导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多个样木比较,应用χ?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1.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组40例
5、,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40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总有效率统计有显著?差异(P<0.01)2.2足指动脉血流速度情况表一表一2组患者足指动脉血流速度(・x±S)注: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2.讨论糖尿病足病因包括:①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牛长的胰岛素因子α-l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神经和血管病变⑴舒血宁注射液
6、是银杏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中医认为银杏叶是有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叶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粘度,清除自由基⑵。硫辛酸是强效天然抗氧化剂,作为丙酮酸脱氧酶和氧酸和α-酮戊二酸脱氧酶线粒体酶复合体中的辅酶,在线粒体内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途径中起重要作用。PackerL[3]指出硫辛酸清除自由基,减轻糖尿病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有研究发现⑷,硫辛酸明显抑制高糖引起的ROS产物增加,减弱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硫辛酸还能还原,再生细胞内主要抗氧化剂
7、。故两者均有利于改善小血管的功能状态,从而改善受损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促进病损恢复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木研究表明,舒血宁玉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有效率优于单用硫辛酸。参考文献[1]谷涌泉,张健,郭连瑞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中国临床修复,2004.8(35):7970-7972.[2]张立.舒血宁制剂药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68–69.[3]PackerL,Kraemerk,RimbachG.Molecularaspectsoflipoicacidintheprev
8、entionofdisbetescomplications.Nutrition^OOl,17(10):88&895.[4]VincentAM,McleanLL,B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