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

ID:52341662

大小:14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4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_第1页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_第2页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_第3页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_第4页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伏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孔光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再谈伏邪——发热(提要)讲授者:孔光一教授伏邪发热概义热度:在38℃—39℃上下时限:在两个月至半年左右。起病新感发热或伏邪引发病久自属邪热留恋,郁伏不解——称之感邪致伏治护不当病情发展,或合并症伏邪发热多缠绵难治吴塘《温病条辨·外感总数论》说:“夫六气之伤人,岂界限清楚,毫无兼气也哉,……若兼内伤,则靡可纪极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卷一》感叹地说:“其有非时之燥湿,则又天之变气也。大抵气愈杂则其治愈难。”——此伏邪所致中高度久热,病因复杂自不例外。病机病因和分型从临证揣测,中高度伏热,病机虽复杂,但总不离乎三焦膜系所属脏腑的病变。在病因方面:应是多种气变邪毒,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在内

2、。兹将常见这类病证,概纳三类,即:肺胃热证(焦膜失疏):肝胃热证(中膜壅滞):肺肾热证(上下膜滞):一、肺胃热证(焦膜失疏):发热特点:多全天发热,午后入暮较重,口渴有汗,咽干或咳,脉数右大,舌苔白黄。①肺热偏重者,胸闷口渴、咳嗽较显、有汗、时有洒淅恶寒之感。病机:此多风热挟痰或挟饮,肺系蕴热,膜层郁滞,卫气失调。治疗:治以加减银翘散、雷氏清宣金脏法等,选药配用;②偏于胃热重者,见渴饮多汗,或脘闷便溏时腹疼,肢肌痠沉。病机:此多温热挟湿,留滞焦膜,胃失疏降。治疗:治以苍术白虎汤,黄芩滑石汤等方加减选用。★注意点:肺胃热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诊治欠当,治肺碍胃,或治胃郁肺,病理生理须仔

3、细参详。二、肝胃热证(中膜壅滞):证见特点:发热起伏,有似疟状,午后热重或入暮更甚,有汗或少汗,胁闷或脘痞,脉数左弦,苔黄腻或厚浊。①肝热偏重者,胁痛口苦较显,有寒热往来之状,或头疼尿黄热。病机:此系肝胆蕴热,膜系失疏,经脉不利,多气血两病。治疗:治以柴胡剂,蒿芩清胆汤等选用。②偏于胃热重者,多夹湿郁浊积,脘腹痞胀或呕,渴饮喜热,大便不爽,苔黄厚腻。病机:此为湿阻气滞,中膜壅结,胃失通降。治疗:治以达原饮,雷氏芳香化浊法等。◆注意区别联系:肝胃热证,常互为因果,治肝多喜柔和疏调,治疗欠当,有碍胃湿;治胃多用苦燥温通,方药欠当,亦碍肝热,甚至耗阴动血。三、肺肾热证(上下膜滞):症情特点:

4、热势缠绵,起伏不太明显,但多入暮热重,热起多见恶寒少汗,身重腿软,胸闷咽不利,脉沉弦或右浮,苔黄腻舌淡红。①偏于肾热重者,常多肾阴不足,蕴热内灼,四肢心热,腰痠尿黄热欠利。病机:此为肾热水滞,焦膜疏化之根受伤,常多兼及血分。治疗:以八正散、竹叶玉女煎等选药配用。②肺热偏重者,胸闷咽疼或咳,少汗或微寒。病机:肺为水上之源,肺热内郁,结合焦膜疏化之根受伤,肾阴不足以上潮,肺系膜滞。治疗:加减银翘散,杏苏散等选用,喘憋者可用葶苈。※相关性:肺肾热证,常多宿病兼感,三焦失疏,上下同治,还须借助中焦之枢转及肾气之温化,当仔细辨察。辨治其它注意点以上证情应借助生化,影像等诊查,既可排除恶性病证,同

5、时有利于中医处治,起到中西互通作用。此外,中高热证久缠,证多复杂,以上三证不可孤立地看,须多加辨识,主次先后亦须妥切处治。文中所提方药,自查有关书籍便明。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