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ID:52282169

大小:6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利川特校培智一班陈佑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一一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十几减9”是小学数学一年级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在课的一开始

2、,我设计了西红柿小精灵和辣椒小精灵在比赛夹珠子,盆里共有15个珠子,西红柿小精灵夹了9粒,西红柿小精灵认为他比辣椒小精灵夹得多,但辣椒小精灵却不服输,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数学知识帮西红柿小精灵和辣椒小精灵吗?生(大声地齐答):能!生:可以用15-9来表示辣椒小精灵夹的珠子。师:真棒!那如何来计算这道式题呢?(这时课堂上静了一会儿,又开始有所躁动)而对这种情景,我马上顺水推舟,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成员好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了,小组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就急不可耐地

3、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我立即组织全班交流)下面是他们发表意见和争论的情景:生1:15-9得多少呢?我们不如这样想:9个再加几个就是15个呢,我就把9记在头脑里,再往下数到15,看数了几个,那15-9就等于几。生2:我想,因为我们已经学过9+6=15了,所以15-9当然就等于6啰。生3:我是这样算的:15-9我们可以看成是15-10=5,因为多减了1个就要还1,所以15—9=6。生4:还不如我这样呢,把15—9看成10-9=1,再加上少掉的5就是6To生5:还不如我这样呢,把15—9看成15-5=10,再用10减掉刚

4、才在、少减的4就是6To生6: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15-9中15的个位比9少4,得数是6,那我想是不是可以用这种“少4得6”“少5得5”的方法来计算其他题目。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及时板书并以“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来引导学生表述思路,以“还有什么不同方法吗”来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同时对表述清楚且有理有据的学生加以表扬。在教师的鼓励下,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学牛得出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想出了纸上先画出15根小棒,再划去9根的方法。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这说明你们都非常肯动脑筋,老师感到很高兴。在这么

5、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课后,我对此题的教学比较满意,因为在这题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我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习题:16-9=?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付法。在我看來,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两种,要求应该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居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两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出在哪儿呢?我立即找学牛谈话,这才了解到较多的学生只记得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

6、了”。反思:一、热闹H有效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计算方法外,其余的计算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牛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于是就有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的情况出现。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牛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谈不上有效的交流。二、正确H合理在上述教

7、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出现了数一数,画一画的答案。应该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近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交流结束后,教师说“在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牛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计算方式不是因为喜欢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

8、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呼唤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要呼唤算法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