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ID:52279137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千里马,原指

2、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观看奔马图)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釆纳。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2、题目解说《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年至十六年间(795—800)o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篇文

3、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3、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o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4、词义解释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骈死于槽板之间两马并驾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执策而临之面对旦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一样5、通假字食马者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示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6、一词多义虽食策以7、词类活用策8、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骈死于槽枷之间。(4)不以千里称也。(5)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才美不外见。(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9)安求其能千里也。(10)策之不以其道。(11)食之不能尽其材。(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根据文意理清思路厂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

5、一段)、V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二段)VJ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第三段)J四、熟读课文总结梳理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二、研读课文,合作思考1•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板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千里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心生怎样的情感?同情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3•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对这些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奴隶人、

6、饲马者、驭马者对他们的无知、平庸进行鄙视、表示不满。4•除此以外,谁还要为千里马负责?伯乐5.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世人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为什么韩愈如此肯定自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作者想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识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被埋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三、重难点解析1•本文借千里马形象地写出了人才的遭遇,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暗示了讽谏统治者既不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被埋没的社会现实。2•文章的三个自然段是如

7、何围绕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进行论证的?第一段提出论点,点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存关系,并从反面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论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第二段分析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文。第三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归纳全文的中心。四、理解背诵1、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4、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写食马

8、者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执策而临之。五、课文小结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了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的现实,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