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

ID:52262557

大小:7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6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_第1页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_第2页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_第3页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_第4页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着文本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循着文本经历过程习得方法培养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教学的根本。但是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虽然课堂上华丽热闹,但是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不强,不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和实践,力争循着文本,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从而习得方法。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抓住文章的行文脉络,

2、从整体感悟文章入手,培养学生敏锐、准确的把握文章主体的能力《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能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例: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20课《詹天佑》(在初读了课文后,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师:能否把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改成“詹天佑是我国爱国的杰出工程师”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莫衷一是,

3、但都不能说出充分的理由)。师: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思考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时,詹天佑面临哪些困难?(学生思考后交流)生1、帝国主义的蔑视和嘲笑生2:工程本身的复杂和艰巨生3、中国人民对他的期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师:对重重困难和压力,假如你是詹天佑你会接受这个任务吗?为什么?(学生交流:有的说不会,因为压力太大,如果不成功,会更加让外国人瞧不起,大部分学生说会,因为他爱国。)师(趁热打铁):要想修筑成功铁路,光凭爱国行吗?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要想修筑成功铁路,关键要有杰出的技术

4、,没有实力的支持,爱国也只是一句空口号。)师总结:是啊,正因为有实力的支持,再加上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两者的结合最终才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抓住关键的内容去体会。理清了文章的关键和主体,为学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奠定了基础。2、抓住课题。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三课《烟台的海》。师:再读课文思考,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四个季节的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凝重、轻盈、浪漫、高远;都是先写景后写人)师接着引导:从题目看应该只写烟台的海,为什么还要写人?生: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烟台的人

5、与海分不开。(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烟台人与海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引导和训练能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知文章时灵敏、准确地捕捉文章行文脉络、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一抓住文章的语言文字,从空白、困惑和质疑处入手咀嚼文章,发展学生的语言以及思维能力《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1、抓住学生的困惑处。例: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6、第21课《鞋匠的儿子》3、4、5自然段。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5自然段,充分体会到了林肯的宽容和智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描写我林肯的第二个例子。(我刚说完,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生:老师,在这儿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文中林肯的话有些自相矛盾,他前面说如果参议院里的人穿的鞋是他父亲做的,他可以帮忙修理会改善,但是后面又说父亲的手艺无人能比,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师:那么,我们共同来思考,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生再读课文,思考,交流)生1:再高超的技艺也不是天衣无缝,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就如人无完人,

7、金无足赤一样。生2:我想,这就是林肯最有智慧的地方,他不但告诉那些参议员他爱他的父亲,更重要地是他在有力地回击他们:人无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人格的高尚与否并不是由出生决定的。生3:可以看出林肯真的是深深的爱着它的父亲,这份浓浓的父子情令我感动。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文本,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让学生的思维更加辩证和深刻。2、抓住学生的质疑处。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课《半截蜡烛》最后结束时。师:为什么最后只有小女儿杰奎琳成功地保护了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呢?(这是一般教参以及教案中都有的,也

8、都放在即将结束时问的问题)生1:杰奎琳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女孩,她利用自身可爱的特点迷惑了敌人。生2:杰奎琳最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防备。而且她彬彬有礼的先征得了敌人的同意也博得了敌人的好感。(学生回答的很准确,很完整,我很高兴,准备总结,一个学生举了手。)生:老师,我觉得最后成功保护情报,并不是杰奎琳一个人的功劳,也有她妈妈和哥哥的功劳。如果杰克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