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85483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4
《[精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能诱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耍意义。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难以解决,产生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教学屮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作
2、为一名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就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做出有益探索。一、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不敢提问学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在课堂不敢多提问是有心理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们会讥笑吗?我提的问题如果是今天新课的要点,老师会批评吗?……因此,必须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我告诉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在前进。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问题出错的,教师也决不批评,启发他用另种方法思考,树立自
3、信心。对于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的,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冋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二、设引趣激思情境,让学生学会设疑学生具备了不害怕提问和敢于提问的心理后,不等丁就能把问在问题的重点处、关键上,往往会出现总是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知的耍害,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毫无关系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解决这一问题要从课前预习和课屮引导作足工夫。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将字词障碍与课文背景初步
4、了解。其实,这解决了几方面问题。一是对提出问题的质量有很大帮助,不至于提出如这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这样即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对整个课文的理解帮助不大的问题。二是对感悟课文的妙处,字句的提炼,进一步赏析课文有了一个平台。第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的提出,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关注,可以大增提问者的自信、学习的热情,造成良性互动。2、教师还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如何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介绍了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以及成年后弃医从文的故事,便有学生提问既然鲁迅爱玩,何以成
5、为一代文豪?很容易发人深思,也暗合文章的主旨。三、悉心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善于质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不难,但要使他们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而善于提问质疑是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点拨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1、在预习中设疑。每个学生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对所学新课进行预习。老师要求对生字注音、生字组词、重要语句进行阅读。同时还应该将弄不懂的字、词、句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弄不懂的字、词、句,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懂所有字、词、句,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2、在文章重点和难
6、点上设疑。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灵魂,或我们称之为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如果能突破这…点,教学就是成功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个关键点让学生进行质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3、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所以还应教会学生段、篇质疑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说明、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次,了解析段的
7、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儿种类型:首尾照应、情节照应、伏笔照应、人物语言照应、文题照应。4、抓文题设疑。每学一篇课文,老师要问学生:看了题目,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鸟的天堂》一文,读完了课题,学生会问:“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鸟的天堂美吗?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样在学生大脑屮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质疑就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
8、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