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

[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

ID:51470378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_第1页
[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_第2页
[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99-01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尽管教科书经过许多专家的审阅,也还难免有不妥之处。我们□常阅读的文本,其把关远没有教科书这么精细,值得商榷的地方就很多了。然而,小学生有着天生的崇拜老师,崇拜书本的情感倾向,对文本很少产生质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能力,理应成为教学耍义之一。一、从科学的角度质疑《夹

2、竹桃》是苏教版六(下)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季羡林,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那么高的学界泰斗,没有人会怀疑他的文字。然而读其中“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据我多年的养花经验:夹竹桃花有两种,即红色和白色,但无论哪一种颜色的花,都没有作者写的这么香。况且因为夹竹桃全株有毒,一般人也不会过于靠近去闻它。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文中讲到: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这其实讲的是修

3、剪徒长枝。果树修剪一般修剪病枝、弱枝、交叉枝和徒长枝。目的是控制树形,提高产量。而文中插图却没能够注意这一点,只是随便画了几根树枝,王大伯手里握着准备剪的树枝,根本不应在修剪之列。二、从情感的角度质疑教学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看菊花》,其中有两自然段: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欢它。”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有些同学就问:“我家养的菊花,被霜一打就都枯萎了,为什么这儿爸爸说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面对学生很有道理的提问,教师必须作出合理的解答。其实,并不是文章写错了,只是文学作品是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的。由于作者喜爱菊花,把菊花同春天开

4、的桃李杏相比较,她当属不怕冷的。这只是因为作者喜爱菊花,写出了其可爱的一面。突出了自己的情感,与是否科学无关。菊花毕竟不是寒冬里的蜡梅,当然经不起霜冻。这样一解释,学生对作品里的描写就理解得更深刻了。三、从历史的角度质疑读到《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有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中说楚国在南方,那个人朝北走,而且马好、路费多、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其实不然,今天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只要一直往前走,那个人是能到达楚国的。《南辕北辙》这个故事今天读是不是就可以认为错了呢?面对有理有据的质疑,我们当给予一个什么样的解释呢。我告诉学牛:,《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

5、事,即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也就是说寓言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揭示的道理是真实的。《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來求见安厘王,用《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劝阻伐赵。也就是说,读寓言故事,不要过于拘泥于故事情节的真实与否,重要的是其寓意的真实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个道理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6、这样学生就在质疑中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四、从章法的角度质疑《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一般写动物文章先都会写到动物的外形。然而,这篇文章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真好!”开头,已让人耳目一新,行文近一半,才写了小珍珠鸟的外貌: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学生对此的质疑,显然具有研究价值。我带领学生从章法的角度仔细搜寻答案。有的说:文中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作者爱鸟,用吊兰遮挡,不忍吓着它,没看清朋友送来的鸟。有的说,不可能,这是作者有意这样构思的。讨论到最后,大家终于发现作者不仅写了小珍珠鸟的外貌,还

7、写了大珍珠鸟的外貌。因为文章在写小鸟的外貌前有一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这么写避免了外貌描写的重复,可谓构思精妙!五、从炼字的角度质疑苏教版六(上)教材《燕子》,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儿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儿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有学牛:质疑:文中的插图清晰地画出了五根平行的电线,为什么不写几根细线,而写几痕?对此,我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并到室外去观察远处空中的电线。学生一下子就明口了,远处空中的电线是隐隐约约看不太清晰的,所以用“儿痕”比“儿根”更为确切。电线像五线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