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330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在挖掘现有教材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来活跃学生思维,在自主探究方面来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他们机械记忆而储存知识的局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问题讨论参与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主动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自己在
2、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情绪、培养参与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恙然的环境中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的魅力来实现。 1.巧借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的化学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它能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实验,或者补充课外更精彩的实验,比如“
3、魔棒点灯”、“水中生火”、“美丽的喷泉”等,再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亲自操作,学生目睹了精彩的现象后,情绪会显得更加高涨、思维异常活跃。这样,借助实验可增加师生紧密配合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兴趣。 2.巧提问题,激发兴趣 对富有启发性、新颖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会诱发学生努力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提出:“不磨刀,能除锈吗?”、“两种澄清液体混合会变‘牛奶’吗?”、“‘雨’落叶出红花开,是真的吗?”等,这些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参
4、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巧设语言,激发兴趣 教师巧妙地设计语言尤其是新课的引言,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教学的预设情境。比如,在上《碳的几种单质》时,引言就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昂贵的钻石其实是由碳元素组成”、“北约破坏南联盟电力设施的武器是石墨炸弹”等,这些引言使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既乐于学,又急于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和谐的语调、亲切的态度来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的课,乐于参与。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问题对思维的启发
5、、促进、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化学问题,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问题的要求要标新立异,有创造性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大不一样。例如,学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后,一般只是给出条件让学生根据公式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可换成另一种角度设置问题:“已知一定条件下某种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具备哪些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讨论归纳了不同途径: A、假如溶液为不饱
6、和溶液(1)、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2)、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3)、根据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B、假如溶液为饱和溶液(1)、根据一定温度该溶质的溶解度;(2)、和A中的三种相同。 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本身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参与意识。 2、问题的设置要层层递进,有逻辑性 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教师就应设法建立问题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深入思维。 例如,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的稀H2SO4中
7、,最后完全反应。现设计如下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写出整个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层次:设反应完毕后收集的气体质量为W(没有损耗),则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第三层次:若生锈的铁钉质量为M,收集的气体质量为W,则铁钉在未生锈前的质量为————————。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见,所设置的问题应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符合一定逻辑性,可按由浅入深设计多层次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 3、问题的提出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
8、,存在着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教师要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来唤起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让他们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强化了他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