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蜴80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屮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纟ft和对照纟对照纟fl8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拟强心汤加味治疗,2组疗稈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6.2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纽优于对照组(P_<0.05)o结论:屮西医结
2、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两药治疗。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强心汤;屮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6-02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它是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其特征。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笔者在长期临床实际工作屮,探索屮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木院在2000年3月〜2(X)7年3月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报道如下。1、资料
3、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木院住院患者屮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属于II〜IV级(XYHA)的患者160例,按就诊先示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纟H•和治疗纟氐其屮治疗纟fl80例,对照组8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病因、西药应用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屮国心力衰竭协会第三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屮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1、2、1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
4、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II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法。1、2、2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为II〜IV级(NYIIA)的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1、2、3排除标准下列情况不进入观察病例:①肝肾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精神异常及不能合作者;④合并严重感染,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者。1、3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治疗期
5、间间断吸氧,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高血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P受体阻滞剂,醛尚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②治疗组在对照纟R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拟方强心汤治疗,基本方:人参15g(另煎),黄英30g,熟附了15g(先煎),丹参15g,白术15,茯苓30g,泽泻20g,红花JOg,车前子20g(包煎),桂枝6g。加减:双下肢水肿加防己15g,腹毛20g以利水消肿;咳喘者加炒苏子10g,夢茁子30g;紫绡明显者加赤芍20g;胸痛加川退20g,延胡15g;胸闷加瓜萎20g,薙白10
6、g;心悸者加远志10g,炒柏子仁10go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8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1、4观察指标①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的变化;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出最(SV),心输出最(CO),心脏指数的变化;③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clit分析。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参照文
7、献标准,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杳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杏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2、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8、05),见表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2、4不良反应治疗组80例患者在服用强心汤汤剂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示所有安全性指标均未发现新的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重的病例。3、讨论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