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ID:51844517

大小:520.8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6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_第1页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_第2页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_第3页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_第4页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专业:眼科学研究生:姜苏宝导师:刘万丽副教授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冰冻羊膜移植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74例初次发病(共90眼),随机分为两组,羊膜移植术A组47例50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38例40眼。观察对比术前术后两组手术方式对术眼的视力、眼压、角膜上皮恢复时间、散光变化及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半年。结果:1.视力半年后A组视力提高的占44%,B组视力提高的占40%,A、B两组术后半年的视力变化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χ=1.931,

2、P>0.05)。2.羊膜移植组50眼,术后复发7眼,复发率为14%,B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40眼,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为7.5%。两组复发2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406,P>0.05),3月内复发的有3例,均为羊膜移植组,3个月至半年内复发的有7例,羊膜移植组4例,角膜缘2干细胞组3例,A、B两组比较复发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1.653,P>0.05)。A组活动性为轻度的有6眼,1眼复发;中度的有5眼,2眼复发;重度的有5眼,4眼复发。其中B组活动性为轻度的有4眼,无复发;中度有3眼,1眼复2发;重度有2眼,2眼复发。炎症轻度、中度、重度比较复发数有统计学差异(χ=29.240,

3、P<0.05),轻度与中度比较两组复发眼数无统计学差异(χ=1.837,2P>0.05),轻度与重度两组比较复发眼数有统计学差异(χ=9.746,P<0.025),中度与重度两组比较复发眼数无统计学差异(χ=3.375,P>0.05);2A组炎症轻度与B组炎症轻度比较两组复发眼数无统计学差异(χ=0.667,2P>0.05)A组炎症中度与B组炎症中度比较两组复发眼数无统计学差异(χ=0.31,P>0.05)A组炎症重度与B组炎症重度比较两组复发眼数无统计学差异2(χ=0.4,P>0.05)。3.A、B组自身术前术后比较角膜散光,半年后散光状态与术前比较,A组有两眼未见有变化,两眼有轻度升高

4、,余46眼角膜散光均有下降,下降平均约-1.68DC,其中25眼为1月后散光状态达到稳定,21眼3月后散光状态达到稳定。B组有3眼散光值升高,2眼未见有明显变化。余35眼术后半年角膜散光值均有所下降,下降平均约为-1.35DC,A、B两组对散光值2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χ=0.580,P>0.05)。16眼术后一月达到稳定,19眼术后三个月达到稳定状态。4.眼压术后1周左右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到术前水平,统计学尚不能认为A、B两组眼压平均值变化不同(F=0.27P>0.05)。5.角膜上皮修复时间:A组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4.12天并有3例角膜上皮修复超过1周,B组中角膜上皮修复的时间平均

5、为3.84天并有6例角膜上皮2修复超过1周。A、B比较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1.978,P>0.05)。6.术后不适:A组术后32例出现术后术眼梗痛不适,B组28例出现术后术眼梗痛不适,但术后1周拆线后,A、B两组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比较A、B两2组在主诉出现术后不适反应无统计学差异(χ=0.356,P>0.05)。结论: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均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散光矫正好,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因根据胬肉的大小进行选择。关键词:翼状胬肉;眼科手术;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冰冻羊膜前言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一种结膜病变之一。其发

6、病与环境和遗传均具有关系。翼状胬肉治疗的方法很多,但目前仍是手术治疗为主。1.1翼状胬肉的病因及表现:户外与热带地区的发病较高,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与地域和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有一定关系。角膜缘干细胞的损伤减少、Ⅰ型过敏反应有关。有些学者认为是由[1]结膜组织异常增殖,结膜组织纤维不正常发育导致弹力纤维变性所致。Wong(1978)以为本病是结膜血管和角膜Bowman膜联合处的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炎症的产生致使部分的组织蛋白降解为复合氨基酸,其为内含有一种“致[2]翼状胬肉血管发生因子”物质,它促成结膜血管向角膜组织长入。胬肉的发展不但能够引发患眼异物感

7、,梗痛,流泪。而且随着胬肉增大还可影响外观,接近角膜瞳孔区时还会影响视力,产生角膜散光,较大时甚至影响眼球运动。1.2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免疫理论,成纤维细胞迁移,角膜缘干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理论,细胞因子(TGFI3,BFGF,EGF等)P53基因突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增强说明其也参与胬肉的发病过程,此外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也在胬肉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见翼状胬肉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现免疫学说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