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79562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长城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城》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理念】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教学流程】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长城。 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
2、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由于各种原因我想你们肯定没有去过长城,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反思〗 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
3、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反思〗 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句。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 像一条长龙 3、范读: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反思〗 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 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生:读书后回答。
5、 教师板书: 长城的高大坚固 城墙顶 外侧的垛子 城台 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 (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 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上面的交流很自然回答到:过度作用。)〖反思〗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
6、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 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 生:因为:
7、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学生读第4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①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②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③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