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

ID:51341516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_第1页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_第2页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_第3页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_第4页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關於復合農林業問題的若幹思考摘要:復合農林業,又可稱為農林復合系統、農用林業或混農林業,是一種傳統的土地利用和經營方式,其實踐歷史與古代農業基本平行。但長期以來,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人口劇增、糧食短缺、資源危機及環境惡化”這一全球性問題的出現,其實踐經驗和理論價值才受到世界上眾多國傢和地區普遍關註和廣泛重視。本文介紹復合農林業的崛起的歷史背景,闡述瞭復合農林業的內涵,並在廣泛瞭解各方資料的情況下提出瞭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在上述基礎上闡述瞭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與復合農林業的關系關

2、鍵詞:復合農林業可持續農業農業生產率復合農林業是一種傳統的土地利用和經營方式,其實踐歷史與古代農業基本平行,但其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直至20世紀70年代,由於'‘人口劇增、糧食短缺、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等全球性問題的出現,才促使人們愈來愈深刻地意識到森林與21世紀可持續發展是多麼重要的問題一、復合農林業的基本含義復合農林業(哭加腸res坷)在一個土地利用單元中,人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與農作物以及畜禽等多種成分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生產的土地利用方式。它的名稱有多種,如農林復合經營、混農林業、農林

3、業、農用林業、生態林業、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等。復合農林業這種樸素而有效的土地利用實踐在世中國農林復合經曹系統分類夢界各國的古籍和文獻中早已有過零星的記述,有許多良好的模式流傳至今。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仍是當今世界農業研究的一個焦點。中國重要的復合農林模式有2(X)餘種,其分類如表所示。對復合農林業的系統研究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後期,國際復合農林業研究委員會(ICRAF)正式成立,復合農林業也被正式確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復合農林業這一學科追求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多

4、用途樹種。搜集、建立多用途樹種基因庫,篩選、培育、推廣多用途樹種。②系統結構和系統分類。研究系統組成、空間結構、時間結構及功能類型等。③功能過程。研究不同樹木與作物在光、水分、養分方面的競爭和互補關系,研究系統的物候特點,放牧規律與系統生產力、生產效率的關系,建立系統模擬模型。④系統診斷和設計。研究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優化調控模型,開發專傢系統等。復合農林業的效益比單一的農業、林業、牧業都有所提高。由於相對復雜的時空結構,提高瞭光、熱、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因而生產力較高。復合農林業對改善局部地域的小氣候有一定益處;樹木

5、的屏障作用使農作物、畜禽得到良好的生存環境。復合農林業還能增加就業,美化環境,減小經營風險二、中國可持續農業的基本特點1•可持續農業的基本理論可持續農業是一種不斷生產出滿足社會需求的農產品,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使生產一一資源利用一一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具有不斷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農業,它是生產的持續性、經濟增長的持續性與生態持續性的統一。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1)糧食安全目標:積極發展谷物生產,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總產,以確保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解決溫飽問題,消滅饑荒現象。(2)脫貧致

6、富目標:促進農村經濟綜合全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消除農村貧困狀況。(3)保持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永續良性循環目標: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積極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解決當代人以及子孫後代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人口、資源與環境的良性循環2.中國農業的基本特點及可持續發展策略中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既有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傢面臨的資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又具有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緊缺、農業生產力水平不高等主要特點。21世紀,正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期,在這一時期內,我國農業將面臨資源消耗不斷增加、環境負荷不斷加重

7、和人口數量增長趨勢還將繼續的三重壓力。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即中國可持續農業的發展道路必須結合本國國情,尋求切實可行的對策。具體地說:(1)我國人口基數巨大,人均農業資源緊缺,已嚴重地制約農業的發展,所以必須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重視資源的永續利用。長期以來,我國以相對緊缺的資源承擔著巨大數量人口生存所需食物的生產。(2)自然災害頻繁,土地質量下降的現狀,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為此必須努力提高林木覆蓋率。(3)相對落後的農村經濟,農業投入的不足,要求在重視生態效益的同時,必須把增

8、加農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以促進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農村經濟,建國以來雖然有瞭很大的發展,但也存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已逐步形成瞭對農業持續發展起重要促進作用的財力和物力的來源。而在不少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的地區,由於農民收入較低,農業投入的不足,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緩慢,農業生產後勁不足,加重瞭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三、復合農林業是實現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