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多磨之我见.doc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

ID:51325805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0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_第1页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_第2页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_第3页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_第4页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好课多磨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好课多磨之我见老师们,当我看到“好课需多磨”这个研讨课题时,心想:好课多磨?不就是平时备课时多讨论,多研究吗?这样才能出一堂好课。呵呵,我平时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每次要上公开课时,我必会先到网上找找类似的案例作为参考,然后一一比较,综合涮选,作一些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上的修改,便成了自己的教案。接着拿与师傅,或教研组老师,听取她们的意见与建议,再作修改。如有时间,就拿别人的班级试教,期间定会有新的收获,再作第三次的修改。这样下来,我的资料库里必会留下三遍以上的修改记录。对于以上种种举动,我已经沾沾自喜了,我认为这三遍以上的修改记录不就是我

2、磨课的见证吗。于是,老师们,当教研组长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与我时,我欣然应允。我开始寻找以前的案例,打算以自己为例来讲讲自己是怎么磨课的。然而,当我找出去年的案例时,读着那时留下的教学反思,不禁惭愧起来。那是一次学区教研活动,我上了一堂“倍的认识”。如上所述,我在作了三次修改之后,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课堂。课上得是有声有色,又是给学生看动画课件,又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当时听课的有研修班的导师——洪钰铨老师。洪老师听完课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自我感觉上得怎么样?自我感觉?这个怎么说呢,我自我感觉还行吧。听着我天真的坦白,洪老师笑了笑,耐心地为

3、我这个自满的年轻教师剖析起来:首先当然是肯定我的充分准备,课上得也似乎近乎完美。但因对于教材的理解却不够透彻,从而失去了提取来自现场的材料作为挖掘与突破的机会。回想起来,那期间确实有学生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但我都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如:当学生会用“谁是谁的几倍”来表达倍数关系时,有个别学生提出:“4是4的0倍”,“8可以说是2的4倍,为什么不可以说8是2的3倍”呢?我当时就否定了学生的说法,只是单纯地纠正为“4应该是4的1倍”,“8应该是2的4倍”。殊不知,在不经意之间我已经熄灭了孩子们的思想火花。洪老师说,其实当时可以趁机展开讨论

4、:(1)4是4的0倍?该追问,到底有没有“倍”?(然后引导得出“把一个4看作1份,另一个4有这样的1份,所以4是4的1倍。”)(2)到底有没有“0倍”这样的说法?(教师也可以引导得出,如果把它改成“4比4多0倍”那就对了。)通过直面学生看似错误的回答,其实可以把认识加深。因为之前,学生在作比较时,通常只会比两个数的“多少”。所以在学倍数关系时,仍旧会有不少学生把“比较多少”牵引过来。虽然很多同学学会了说“谁是谁的几倍”,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直接把这句话说成“谁比谁多或少几倍”。通过讨论,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几倍”与“谁比谁多

5、几倍”之间的区别,而对于“8可以说是2的4倍,为什么不可以说是3倍”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对倍的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洪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顿然醒悟:要善于发现并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更让我认识到:自己所谓的“磨课”,还只是皮毛工夫,不够精,深。曾在《教学月刊》杂志社主办的“好课多磨·数学名师演绎课堂新经典活动”中,斯苗儿老师在《好课多磨的价值和策略例谈》中提到“磨课的基本思路”,即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越超。现在的年轻教师网络资料利用率很高,就象我,一碰到写什么论

6、文,上什么公开课,会第一时间搜索网上资料,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所谓集思广益嘛,先学习学习人家的优点。但如果将人家的东西拿来所用,完全的接纳,还是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质疑,加以不断的完善,才能超越别人,超越自己,这才是磨课的实质内容。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创新,拿来与扬弃的过程。我想那堂课的失败在于我接纳了但缺乏缺乏自我吸收,理解了但缺少深入挖掘。太满足于自己的三步骤,没有认识到磨课该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啊。一位老师在“磨课活动”中感慨到:课真是好难磨呀!是啊,一堂好课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课

7、件,需要的是深入揣摩目标,反复琢磨教案,一次次试教磨炼,在不断反思中精益求精的“磨课精神”。这样才可以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变废为宝,信手拈来便成为自己的教学材料。让这简单的材料,平实的语言,也能在课堂中生成无限精彩,课后引起不尽深思。那便是“真”与“实”的境界啊!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磨课是演绎精彩课堂的过程,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老师们,让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来演绎精彩的课堂新经典吧!现在我们教学普遍采用课件,采用大同小异的课件,有了课件,基本上大家上的课是同质的,我们真正的沦为了教书匠!但是我们又看

8、到教学质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我想除去课堂相差不大的课件,关联的因素还有这么几点(1)学生的基础(2)课外的辅导(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基础是内因,课外的辅导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可以说课堂效率并没有提高。唯可改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