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

ID:51255368

大小:1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0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1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2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3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4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5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6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7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8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9页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高立群 孙慧莉*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06JA740009)和北京语言大学校级规划项目(项目号:06GH08)资助,特致谢忱!提要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和量化工具,导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语言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展,并对COLT量表、IRF话语分析模式以及T-unit句长分析法等常用的观察工具和分析模式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COLT量表的分类系统和操作方式,结合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该量表分观察对象、课

2、堂活动和教师语言三个部分,对每部分的设计和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 量化工具一 引言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最早是出于教师培训的需要。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把握影响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上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者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最早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是在60年代。一些研究者利用自然教学实验对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Scherer&Wertheimer(1964)在科罗拉多大学对传统的语法翻译(grammar-translation)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进行了两年的对比研究。后来Smith(1970)又在中学对这两种教学法行了四年的对

3、比研究。这两项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听说法并没有获得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显然出乎许多研究者的预料,不过由此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要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由此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行为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涵盖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学习者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及师生的互动。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很早就有学者关注课堂教学(黎天睦、姚道中,1980;施光亨,1981;佟慧君,1987;马欣华,1988;岳维善,1988;崔永华,1992;孙德坤,1992)。近年,有关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4、杨惠元,2004),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戴悉心,2001;刘若云、林凌,2004;吕玉兰、张若莹,2005;白朝霞,2005;姜丽萍,2006)。这些研究大多采用概括性的描述,虽有个别研究引入课堂语言样本以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但在分析上仍以研究者主观经验为依据,缺少客观量化的标准。因此这类研究的主观经验性较强,结论的可重复和可验证性较差。笔者认为,缺乏科学系统的客观观察分析模式和量化工具是导致当前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的主要原因。在语言课堂教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包括建构语言课堂研究模式以及运用课堂观察量表等。定量研究,特别是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的研究,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

5、量化的评价标准,相对于单纯的定性研究以及描述性研究,其考察的方面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具体。制定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观察量表,研究者要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运用量表观察得出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研究问题,可以更好地得出研究结论,也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选择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通过对语言教学课堂研究量化工具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研究工具的设计构想。二 语言课堂观察工具评介2.1概述早期有关课堂观察量表的研究主要有Jarvis(1968)的课堂观察量表、Politzer(1968)教师行为特点量表和Rothfarb(1970)的师生互动量表,这

6、些量表主要用于对课堂语言以及师生的行为特点进行观察。(转引自Allwrigh,t1988)Flanders(1970)应用直接观察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把认为是最接近成功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分项列出。Flanders的体系被称为“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后来Moskowitz(1967)对Flanders的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改,提出了著名的“Flint”(ForeignLanguageInteraction)量表,该量表作为教师培训的反馈工具,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有效的教学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度。Fanselow(1977)研制的“FOCUS”量表主要用于培训语言

7、教师的教学互动能力。对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的重视,导致了课堂观察量表的大量涌现。据Long(1987)统计,从70年代的“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量表到70年代末共有22个量表。话语分析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方法和范式,它通过对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取代了以往的行为分类考察体系,为语言互动分析提供了更细致的方法。Bellacketa.l(1966)最早把话语分析用于课堂教学研究。1975年Sinclair和Coulthard首次提出IRF模式,他们研究发现,课堂中的话语存在一个严格的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