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

ID:51208779

大小:544.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1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_第1页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_第2页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_第3页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_第4页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41.No.32014年5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4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郝华勇(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武汉43002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不断显现,城镇化质量成为研究城镇化的新的切入点。从产业支撑、空间形态、城乡关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五方面认识城镇化质量的制约因素,剖析城镇化质量的演进机理,以建设生态文

2、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有质量的城镇化需要与民生改善贴合、与新型工业化耦合、与信息化融合、与农业现代化结合、与生态文明契合。基于现实制约与演进机理,提升城镇化质量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福利、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制约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3—0063—07“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质量的城镇化模式,又束缚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造化,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中共十八大

3、成新的社会矛盾。因此,促进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必报告中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然要求转向以质量为导向。剖析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与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道展。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路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些要求一城镇化质量研究述评正是基于我国城镇化率虚高但质量堪忧而提出的。国内较早明确提出关注城镇化质量的学者叶裕尽管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城镇化民认为,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内涵是城市现代化,终极发展方式粗放、城市病不断凸显、城

4、乡差距缩小缓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此后一些学者如李成群-z、慢、半城镇化群体日益庞大等问题制约着城镇化的王忠诚、李明秋等、许宏等均遵循该内涵展开健康发展。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寄予厚研究。其他学者从不同维度剖析城镇化质量,如常望,希冀通过城镇化进程拉动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阿平]、顾朝林]2如、郭晓鸣等学者从经济城镇式;另一方面,传统城镇化理念带来的只有数量忽略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等方面构收稿日期:2013-07—10基金项目:2O12—2013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提升城镇化质量引领‘四化同步’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编号:13HZKT194

5、)、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省情约束、机理探析及协同对策”(编号:13g58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郝华勇(I980一),男,山西太原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6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何文举等、袁晓玲升级的过渡阶段,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等¨从社会文明形态演进的角度认为城镇化质量46:21:33,第一产业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待转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徐素移,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能力仍显偏低

6、,第三产业发等⋯、王德利等⋯、谢来位⋯韩增林等⋯学者认展规模和承载就业的空间仍需提升。从动态演化角为城镇化质量应体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度看,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比例上均呈现下降趋和就业、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空间集约和城乡协调势,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规律,产值比例由2000年的等方面;郑亚平等将城镇化质量理解为城市系统的15.1%下降到2012年的10.1%,就业比例由2000年集聚与扩散能力;牛文元从城乡发展动力、质量的50%下降到2012年的33.6%。第二产业无论产和公平三方面来表征城镇化质量%。;杨伟民、值比例还是就业比例,在十余年的时间内未出现大蔡防¨’J

7、】~,方清云¨立足人的发展角度而展开探的变化,产值比例由2000年的45.9%变化为2012讨;马林靖等从农民权益角度出发,认为城镇化质量年的45.3%,就业比例由2000年的22.5%提升到应体现农民向市民转型过程中的农民收入水平、结2012年的30.3%,表明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构及城乡收入差距;冯奎认为农民工在城市享受的主要支撑,没有呈现出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升级的公共服务是城镇化质量的核心12oj;檀学文针对中的“先上升、再下降”的明显轨迹。第三产业格局变国城镇化的独特现象——不完全城镇化,认为城镇化和第二产业相当,仅表现为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