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90665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0
《[精品]探讨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探讨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摘耍: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在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实施以探究为主教学模式[1]・本文主耍是针对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II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屮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效率.关键词:高屮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一、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1•课堂上追求探究“楞次定律”是在电磁学当中的一个重耍的应用定律,这个定律让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也不容易学会,假如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楞次定律的奥妙所在,这样做
2、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1)情景创设,提出研究课题新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因为情境的变化受到刺激,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创造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让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b.用所给定的实验仪器是否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假如能,请设计电路,并证明电流存在.c.在闭合线圈当中磁通量的变化的几种方式.d.通过进行实验研究由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R和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B磁通量变化的关系.e.产生的感应电流能不能产生新的磁场?如果有,能不能通过仪器用所用的
3、知识判断磁场的方向.(2)设计实验方案应当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提问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并适当进行总结,在实验开始之前,让学生首先判断好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以及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线圈的绕向的判断以及感应电流磁场的变化方向•根据研究问题的顺序画出一整套电路图,将实验表格列出.(3)归纳实验结论,总结规律在实验完成之后,可以从表格和图屮通过比较看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以及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它们总是会有阻碍作用,不是简简单单的相反,也不是阻止,因为在磁场的方向上“增反减同”的变化情况•使得学生
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深刻理解这一定律,理解“楞次定理”产生的原因以及结果,对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的加深.2.重视探究式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获取知识•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实验做法,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进行掌握,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的探究式的实验方法,这样做能够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实验来说,应当保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3.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
5、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当中,绝大部分的实验都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测量性”的实验,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探究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能够使得学牛更好的解决问题[2]・例如,在学习“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产生很多疑问,例如,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当中,对哪些物理量进行测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还没有能够把这些问题完全确定下来的能力,因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二、为学生设计志趣相投的探究性
6、主题实验表明,一个活动主题必须要与学生的主体经历和经验相贴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兴趣来学习,乐意参加,所以,在选择探究性学习主题时应当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來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主题•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同吋,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积极开展探究性小实验,教师可以精心准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尝试创新性学习•例如,在讲“动量”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实验,要求是让一个生鸡蛋从5楼坠下并且不破,实验器材的要求是让所用的辅助材料的重量不超过1个鸡蛋的重量•学生为了达到要求,会想出许多的解决方法,尽管做法千奇百怪,但是这都是应用动
7、量定理来展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地面对鸡蛋的强大冲力.总之,物理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课程当中,教师要重视实验的教学,积极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并且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实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参考文献:[1]石东芳•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J]•物理实验,2008,3(5):12-13.[2]谢光宇•浅析高屮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3,2(4):56-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