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

ID:51090111

大小:2.47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8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 核舟记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器mǐn(皿)  罔(wǎnɡ)    贻(yí)糁(sǎn)峨冠(éɡuān)髯(rán)膝(xī)衣zhě(褶)倚(yǐ)楫(jí)髻(jì)戌(xū)虞(yú)钩画了了(liǎo)篆(zhuàn)2.找出通假字(1)八分有奇有通又,解释: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卧下膝,诎下臂支船诎通屈,解释:弯曲。(3)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解释:与“竖”相对。(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解释:古时对男子的美称。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罔不:无不、全都。(2)因:顺着、就着。(3)象:模仿,文中指雕

2、刻。(4)贻:赠。(5)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6)轩敞:高起而宽敞。(7)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8)相望:相对。(9)比:靠近。(10)绝类:非常像,极像。(11)不属:不相类似。(12)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13)夷:平。(14)钩画:笔画。(15)了了:清楚明白。(16)盈:满。(17)灵怪:神奇。2.一词多义辨析(1)为(2)奇(3)曰(4)可(5)端(6)有3.词类活用解释(1)箬篷覆之解释: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解释: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释: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

3、居下者椎髻仰面解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4.古今异义区分(1)矫首昂视古义:举。今义:矫正。(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三、作家介绍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父亲,但其父终被暗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奇冤,晨夕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但敏而好学,善为文,著有《茅檐集》。四、资料助读“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

4、)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者雕刻的核舟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1.课文开头、结尾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特点?点拨:首段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尾段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括说明。作者紧紧围绕的中心是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2.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

5、顺序写,而是将写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点拨: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3.核心图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