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

ID:50732464

大小:19.44 MB

页数:115页

时间:2020-03-16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1居住区规划设计1-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居住区规划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主要内容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二章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三章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第五章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第六章公共绿地规划设计第七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八章优秀方案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居住区发展历程二、居住区规划任务三、居住区规划内容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一、居住区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基本组织形式:唐代以前——里坊制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里坊制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

2、期基本形成,西汉至唐代年间为发展的鼎盛时期。特点: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具有封闭性,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理的指导思想。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唐代300步为一里一步=1.514m唐长安城唐长安城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城东市鸟瞰复原图太极宫复原鸟瞰图2.街巷制北宋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单一居住性的里坊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坊墙逐渐被商店所代替,住宅直接面向街巷,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坊内的街改造为东

3、西向为主的“巷”,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北宋东京开封城平面3.胡同元朝以后,原来的巷改为胡同,形成大街——胡同——四合院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建造。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街——巷——院1.大街---里弄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尽端路。(二)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里弄的出现实际是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街巷、三合院空间压缩形成的,日照、通风条件较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

4、。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上海的大街-里弄规划结构上海石库门里弄过街楼划分空间天津里弄武汉里弄上海里弄1929年,美国人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中国在50年代初居住区建设受到此理论影响。2.邻里单位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邻里单位理论的

5、基本原则:我国50年代建设的上海曹杨新村规划平面3.扩大街坊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组织形式。与邻里单位相比在空间布局上更自由灵活。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优点:形成完整的街景和内向的院落;缺点:住宅拐角多,东西向多,不利于通风采光扩大街坊4.人车分流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1933年在美国建筑师斯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为雷德朋体系。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

6、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设计原则: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雷德朋居住区规划5.居住小区指以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划分,不为城市

7、交通干道穿越的完整地段,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割。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居住小区基本特征: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第一章居住区

8、规划设计概述6.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由多个居住小区组成,除小区级公共中心外,同时设有更加完善的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实际基本具备了小型城市的功能。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7.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1)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