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44734
大小:47.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3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搞好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浅谈高三复习工作的策略和基本要求。一、三轮复习安排及第一轮的基本教学任务1、明确复习指导思想结合考点,紧扣教材,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高三第一轮教学要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在
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关心实际),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培养能力),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千万不要出现“第一轮复习赶进度,第二轮复习炒冷饭,第三轮复习乱做题”的现象。为此一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A、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B.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其表现为: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
3、性;L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C..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其表现为: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D.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其表现为: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各科教师应制定好高三复习总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和相应的复习策略。建议各科复习应按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轮(2009年9月1日--2010年3月10日)为“以点带面打基础”阶段)要求:落实考点,全面复习。抓纲务本,单元过关,整理题型,夯实四基,初步总结方法规律。第二轮(2010年3月11日--2010年4月31日)为
4、“重点专题上台阶”阶段要求: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迁移,培养综合能力,穿插和渗透做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训练,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三轮:2010年5月2日至高考,可分三阶段:(2010年5月2日--2010年5月15日)为“综合模拟攀高峰”阶段。要求:强化训练,综合攀登。套题训练,强调自主,纵横联系,巩固应用,总结方法,内化知识,自我完善,积累考试经验,全面提高应试水平。(2010年5月16日--2010年5月28日)为“考前调适出状态”阶段要求:休整调适,自主整理。自学为主,个辅为辅,适度训练,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基
5、础,收拢、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进行心理的调试,轻装上阵,逐步达到最佳状态。(2010年5月29日—2008年6月5日)为“停课复习”阶段3、选择合理的复习教学方法。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习、读、讲、练、考、评、补”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实施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4、了解第一轮复习的四项基本教学任务。第一项: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1)全面:覆盖教材中所有知识点;(2系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与该知识点有联系的前、后、左、右的有关的知识点。第二项:完成记忆任务(1)所需记忆的知识,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一次到位”,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第二轮复习;(2)所
6、需记忆的知识,必须以能“默背”为合格。第三项:初步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1)记忆、理解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2)本单元知识能“单元过关”。第四项:着力培养初步的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1)大部分应是低档综合题,小部分是中档综合题,一般不搞高档综合题;(2)一般是在本单元内的综合练习;(3)将各项学科能力落实至足量的例题及练习题;(4)中、低档题的学科能力基本过关。5、确立一轮复习抓宝目标:尖子生、边缘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目标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确保真正把目标学生培养落到实处。对目标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目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目标学生复习有明
7、确的奋斗目标。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现目标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建立目标学生成绩档案,对成绩不理想、波动大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稳步提高二、第一轮轮复习的原则要优化第一轮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守高三复习的教学原则,总原则是适当延长一轮复习时间,缩短二轮复习,加大三轮综合训练时间和强度。并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第一轮复习中力求追求全面和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构建知识体系。力求做到知识无遗漏。(1)基础性原则。用足教材,把握基础。教材的图表、数据、小实验等全面温固,零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