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85588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2
《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却让人堪忧,如何提高提高高校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关键词:高校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视角;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223-02DOI:10.16657/j.cnki.issnl673-9132.2016.34.129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有调查表明,高校中女大学生的入学率已经超过男性,高校中
2、女大学生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些女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理应承担的贡献却与实际取得的成果并不相符,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现状已经影响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重视高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使女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无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对女大学生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制约高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一)性别刻板印象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中国传统的性别观念是“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对男性的教育是勇敢、刚强,给男性的定位是男儿志在四方,对女性的教育是温柔、顺从,给女性的定位是相夫教
3、子,而且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也在无意识的对两性区别对待,进一步加深性别刻板印象。这种传统的思想到现在仍然影响着广大女性的思想行为。(二)高校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即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只能叫人“知”,不容易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比较被动,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没有得到开发,被动学习的后果一定会导致创新力的不足。(三)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培
4、养与发展几千年来,“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对女性进行了“贤妻良母”的奴性定位。虽然高校中的女大学生是社会中女性的佼佼者,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改变女性依附、顺从、自我否定的潜在思想,以致女性无法形成主体意识,导致女大学生无论在内在动机还是在外在行为努力层面,都不能全身心投入精力,不能发挥自身的才智与能力,也不能看到自身努力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出主体意识严重缺失,自我价值感与创新意识不足等现象,很难激发自身的创新动力。三、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解决途径(-)倡导社会性别公正,优化创新环境1.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
5、会提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实现社会性别公正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男女两性平等地享有人权的重要手段。社会性别问题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制度化是实现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根本保障,要制定实施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源头上促进性别平等,让女性成为其直接受益者。2•以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引领舆论方向。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是性别平等的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女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关注社会环境对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一方面要克服性别偏见,反对将女性形象“商品化”“物化”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放置以“歌
6、颂”的名义强化女性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定位,这种角色定位抑制女性潜能发挥,不利于女性的全面发展。(二)构建适宜创新的教育体系,激发创新能力1•开设社会性别教育课程。高校要开设与女性相关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先进的性别理念,使女大学生了解社会性别理论,帮助她们从社会性别视角认识女性及与女性有关的社会现象,帮助她们消除自卑心理,克服陈腐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校大学生,重点改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在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讲,并采用团队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翻转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动起来,使课程活起来。3.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指导。高等学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时,要以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并考虑到性别因素,针对女性的特点开展特色创新创业培训。比如,聘请创业导师就大学生提出的具体想法进行“把脉”“问诊”,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或聘请女企业家,让女企业家现身说法,分享交流创业经验等,采取多维教育方式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4.加强大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实践出真知,但高校大学
8、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弱,而企业又希望“招来就能用”的大学生。为了满足市场的诉求,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