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

ID:50485353

大小:400.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09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_第1页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_第2页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_第3页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_第4页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一)夏朝的官吏制度1、夏朝的起止和疆域2、夏朝的官吏制度相传中央有:相、卿士、卜、祝、史。此外,比较主要的官还有遒人、大理、羲和、瞽、等。地方有:侯、伯;“牧”是派往各政区征收贡赋的官员.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二)商朝的官吏制度1、商朝的起止时间和版图2、商朝的官吏制度商朝在官吏建制上分“内服”和“外服”两类。所谓内服官,指中央和王畿以内的各种官吏。所谓外服官,指王畿以外及边区的各种官吏。内服官中重要

2、的是“尹”、“宰”、“卿事”和“三公”等。尹是治理的意思,在王左右,辅佐王治理国家。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姓,尹是官名。据说伊尹出身低微,被商王汤信用,举而为相。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二)商朝的官吏制度2、商朝的官吏制度宰是主管内廷事务的官员,有时也参与外廷事务。武丁为商王时,“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卿事,后世亦作“卿士”,是高级官吏的泛称。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官称。师保,则专指伊尹。史官、宗教官:甲骨文中有大史。有卜、祝等。卜,也称贞人;常见的

3、官名还有小臣:小耤臣(掌管奴隶耕籍)、马小臣(管理养马)。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二)商朝的官吏制度2、商朝的官吏制度亚是武官,常见的有大亚、多亚、马亚、射亚。外服官: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三)西周的官吏制度1、西周的版图2、西周的官吏制度周王的辅佐:师、保或宰。周初武王继位后,曾任命姜尚为“师”,号称“师尚父”;周成王时,“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4、。根据《尚书·立政》,政务官——任人、准夫、牧、司徒(土)、司马、司空(工)。任人,就是“常任”。执掌王廷政务。准夫,就是准人,准为公平之意,执掌司法。牧,就是“常伯”,“作三事”,司土,司马,司工”的职司相当。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三)西周的官吏制度2、西周的官吏制度王室外廷事务官——大都、小伯、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大都”,是管理诸侯和国王子弟们采邑的官吏。“小伯”是管理卿、大夫采邑的官吏。“小尹”就是总管小臣。地方制度:周武王灭商以后,把中央王朝直接控

5、制区以外的这块广大土地进行了分封。封赏的对象,有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人,有周王的同姓和有功之臣。据《左传》载,封“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三)西周的官吏制度2、西周的官吏制度成王时周公又进一步把文王、武王的儿子和他自己的后人分封在全国各地。对分封各地的诸侯,周天子称同姓为“伯父”,“叔父”,异姓为“伯舅”,“叔舅”。宗法血缘关系把诸侯和周天子紧密地纽结在一起,使这些“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有“五服”说法

6、。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四)夏、商、西周的官吏选拔制度世卿世禄制。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统称。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官吏由贵族担任,世世代代、父死子继。禄是官吏的俸禄,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如西周,中央官和地方(诸侯国)各级官吏,都是由与周天子有一定关系的奴隶主贵族担任。《左传·桓公二年》说:“天子建国,诸侯立

7、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就是说周天子以嫡长子的身份为王,众子弟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弟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弟为士。这些奴隶主贵族,由于和周天子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严格的等级。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夏、商、西周的官吏制度(四)夏、商、西周的官吏选拔制度世卿世禄制。所谓“卿”“大夫”“士”,实际上是一族之长,他们父子相传,世代相袭,等级制和宗法制相互结合。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二、战国时期的官吏制度(一)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变迁1、生产力

8、的发展:铁器、牛耕、犁、土地私有。2、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战争规模扩大。(二)官僚制的出现1、卿大夫中的家臣。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二、战国时期的官吏制度(二)官僚制的出现2、官僚(家臣)制及其与世卿世禄制的区别选贤任能,“量能授官”和“以功授官”。与主人没有宗亲关系,其职位不世袭;俸禄是禄田中的租税,不是采邑,不能继承;许多家臣都出身平民。第一讲科举制度产生前的官吏选拔制度三、秦汉时期官吏选拔制度(一)秦汉时期官吏选拔制度背景1、郡县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